第08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民族地区探索“文旅+”与“+文旅”双向发展路径
吉首天行健公司获省级表彰

  10月15日,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大会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与个人进行表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天行健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行健公司”)被授予“湖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作为吉首市国有独资企业,天行健公司自2016年成立以来,负责运营管理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国家AAAAA级景区)和乾州古城(国家AAAA级景区)两大核心景区。公司秉持“以文塑旅凝共识、以旅彰文促团结”理念,探索“文旅+”与“+文旅”双向发展路径,成为湘西州展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的重要窗口。

  文旅融合促发展

  天行健公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方面,通过开展民族团结专题学习、评选“模范导游”、组织知识竞赛等活动,筑牢民族团结思想根基。一方面立足两大核心景区资源,将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兼具经济价值与团结价值的文旅业态。

  在文化品牌打造上,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自2013年起,连续举办九届鼓文化节,每年同步开展百狮会、赶秋节等苗族特色活动,让“百年路桥奇观、千年民族风情、万年峡谷风光”走向全国乃至世界。2023年至2025年9月,矮寨大桥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3万人次,开展研学游560批,达13.9万人次;乾州古城景区则依托全省首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全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等品牌,2025年打造“非遗研学+国学”活动125场,接待研学群体1.4万人次,推动民族文化活态传承。

  在数字文旅创新上,引入前沿科技赋能文旅表达,创新推出《德夯幻境》5D剧场,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民族场景,实现游客在食、住、行、游全场景中的自然互动;打造“数字文旅”矩阵,2023年至2025年9月,矮寨奇观旅游区全年直播579场,直播带货成交额183.82万元;打造6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线路,辐射吉首市12个乡镇5个景点。

  改善民生固根基

  天行健公司将民生改善与产业升级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核心抓手,构建“就业增收-产业联动-文化传承-融合发展”四维协同体系,形成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生动格局。

  就业帮扶方面,优先吸纳当地苗族、土家族等群众就业,通过举办招聘会、技能培训等方式提供岗位,一线岗位本地村民从业率超90%。产业联动方面,创新“景区带村寨”模式:以“种、养、绣、劳、游、泉”六大产业为核心,与十八洞村、金龙村共建旅游扶贫联盟,客源互送率达80%。消费反哺方面,实施“非遗活化工程”:依托67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开发苗绣工坊、苗鼓展演等非遗产业,在景区设立手工艺品展销区,拓展电商渠道,助力民族手工艺人打开市场。同时推动特色农产品进入景区餐饮、旅游商品体系,以文旅消费反哺民族地区经济。

  文化交融筑同心 

  天行健公司注重民族文化保护与跨民族传播,让景区成为“文化互鉴的舞台”。

  景区建设中融入多民族元素,打造沉浸式体验。游客服务中心采用苗族、土家族建筑风格,餐饮区汇聚各族美食,民宿融合苗族吊脚楼、土家族转角楼特色,打造“处处有文化、步步见交融”的沉浸式体验。

  同时,开发“苗鼓传习+农耕文化”沉浸式研学课程,年均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获评“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发布政策解读、民族团结故事等内容,覆盖游客超20万人次,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

  (麻垣杰  黄钰岚  李孟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