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国星空 英雄凌云

    《三国的星空》海报。

  张觅

  《三国的星空》为易中天教授编剧和监制的动画电影。易中天教授多年前在《百家讲坛》讲三国,妙语连珠,极受欢迎。因此,国庆档上映的这部《三国的星空》,就成了我近期最期待的电影。看完影片便会发现,这部作品没有沉溺于传统三国故事的窠臼,而是以动画独有的艺术语言,为观众打开了一扇读懂三国英雄的新窗口。

  电影着力于塑造曹操、袁绍、刘协三个人物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处理得很有张力,叙事流畅且节奏明快,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改编。尤其曹操是作为正面的英雄形象来打造的,跳出了因《三国演义》而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奸雄”形象。

  电影并非给曹操强加光环,而是强化了他的优点。曹操的确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年轻的曹操一心想要效忠大汉,匡扶汉室,喊出“诸君北面,我独西向!”堪称胸怀天下、雄心勃勃的逆行者。他听取谋士建议、积极推行屯田,以军民结合的方式恢复农业生产,为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许攸来降时他激动得光脚来迎;他胸怀阔大,将手下将士与袁绍私底下来往的书信付之一炬,既往不咎……这些在电影里都有具体体现。不过对于曹操的多疑、奸诈等性格,电影则不动声色地进行了弱化,以凸显曹操的理想主义光辉。

  袁绍是四世三公的贵公子,电影突出了他傲娇霸气、运筹帷幄的一面,即使最后兵败面对曹操,他也从容不迫、不失风度。最后袁绍的退场,电影也处理得颇为体面,设计了浪漫化的“流星穿身”情节。电影并未将他塑造成一个反面人物,而是乱世之中的一个有人格魅力、值得尊重的英雄。小皇帝刘协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懦弱窝囊、战战兢兢的傀儡,在以往的影视剧中也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这部电影对他着墨较多,突出了他仁德机变且有担当的一面。他背着宫人偷偷看书;他虽只能决定后宫小事却决定不为难下人;他心忧民生以身受鞭向上苍祈雨;他怀疑曹操却坦诚相待……这使得刘协这个人物相对以往来说分外鲜明而饱满。

  电影之中,穿插着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诗意盎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他求贤求才的心声;“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他生命意识的体现。最后一幕,在寰宇之中,悬崖之上,沧海之前,曹操独自一人凭海临风,睥睨天下,吟诵《观沧海》一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凌云志与英雄气顷刻之间涵盖整个天地,曹操豪迈的气概与博大的胸怀在此被具象化了。

  电影多处用了象征与隐喻的手法。曹操和袁绍原是童年好友,曾一起去偷香炉。被发现后,曹操跳到墙上,要把袁绍拉出去,然而袁绍一只手紧紧地拿着香炉。劝说未果,曹操只好放声大叫,引得袁绍扔掉香炉、得以跳墙而逃。电影的开篇和结尾,都呼应了这一情节,象征着两人的思维方法与作战方式的迥异。老人与小孩夜观星象,串联起剧情,并暗含“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掌故风味。曹操的狗“麦子”也隐喻着他匡扶汉室的初心,初心已死,君臣离心,曹操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

  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可圈可点,视觉效果令人震撼。人物面目肌理几乎清晰可见,官渡之战的场面更是宏大壮阔。镜头语言也比较多样化,远景、近景与特写快速切换,使得观众在感受整个战争场面时,也不忽略微观细节,有身临其境之感,压迫感十足。

  历史细节的考究则体现了创作的诚意。影片不仅还原了《后汉书》记载的官渡之战时的日食场景,让历史事件有了视觉落点;服装与器物尽可能地还原汉代风貌,令人赏心悦目。电影中有一幕是袁绍邀曹操宴饮,镜头便仔细展示了所呈上的貘炙、鱼脍等精美食物和漆耳杯、铜鉴缶等精致器皿。电影片尾还致谢了多家文博机构,可见其用心。

  当然电影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除曹操、袁绍、刘协三位核心人物之外,其他角色着墨不多,并未形成丰富的群像呈现。荀彧、董承、许攸、张郃、高览等虽有出场,但都趋向简单化和脸谱化,董卓、吕布更是活在台词里。曹操的形象过于高光,几乎掩盖了其他角色的光芒,“众星璀璨”的感觉稍弱,反倒有“三国的骄阳”之嫌。电影重“情”轻“谋”,政治权谋与政治博弈出现较少,使得故事的历史厚重感稍打折扣,而“谋”其实是三国的灵魂。但即便有这些遗憾,《三国的星空》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