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米桂美
金秋时节,洞口县满山遍野的雪峰蜜橘逐渐着色、增糖、退酸,即将迎来丰收季。为了给雪峰蜜橘节一份特殊的礼物,洞口宋窑手艺人王周能与师父尹志军携手,进行工艺嫁接,“爆改”洞口宋瓷,创作出“雪峰橘颂”系列陶瓷杯壶,用独具匠心的设计赋美乡村,宣传家乡蜜橘文化。
景德镇取经,让宋瓷技艺与洞口好物融合
洞口宋窑工作室前坪,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在一排排刚出窑的瓷器上,使其泛出通透而温润的质感。王周能戴着粗布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茶壶新品,这是专为洞口蜜橘而设计的茶具,1个壶(盖碗)加4个杯子的组合,周身配色橙黄绿交织,鲜活明快,再融入书法艺术,使其独具韵味,完美融合了书法韵味与蜜橘形态,让这套茶器既具艺术感,又满含乡土气息。
“为了这次创作,我和团队花费一个多月时间,查阅有关资料,走遍了景德镇大小档口,从中找寻灵感,经过与师傅们的探讨,最终成就了这套雪峰蜜橘系列瓷器。”王周能拿起一只样品,语气里满是对家乡物产的珍视。自成功让洞口宋瓷在现代窑火中重焕生机后,王周能一直梦想着要把洞口窑宋瓷技艺与洞口好物进行融合,为家乡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王周能此次与师父尹志军的合作,源于一趟千里寻师之旅。为了这次创作,王周能远赴景德镇,拜访尹志军师傅。尹志军也是洞口人,在瓷都江西景德镇工作近30年,深耕陶瓷书法绘画领域,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字非字”书法陶瓷艺术品牌。尽管常年在外,他对家乡的牵挂始终未减。当王周能上门拜师时,两个生在不同年代的洞口人,当即决定跨界共创,爆改古朴的洞口宋瓷,让其增添几分“色彩”。
师徒传匠心,让古瓷再添一抹蜜橘新韵
创作过程中,师徒两人经常凌晨一两点还在商议设计稿,最终从《橘颂》当中提炼出“雪峰橘颂”主题,并确定以茶器为载体,舍弃陶土,选用纯净的瓷土原料创作。师徒两人,一个写瓷作画,一个上釉烧制,很快让陶瓷的温润与雪峰蜜橘的鲜活融合。尹志军说:“离开洞口几十年,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橘园里吃蜜橘的场景。这次能把这份记忆画在陶瓷上,解了我多年的乡愁。”
“雪峰橘颂”系列文创陶瓷杯壶,是师徒二人乡愁的寄托,更是洞口文化与产业融合的生动载体。杯身的蜜橘元素,既呼应着1973年周恩来总理为“雪峰蜜橘”命名的历史荣光,也承载着产业蓬勃发展的希望。2020年,在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洞口“雪峰蜜橘”的品牌价值已达9.39亿元,近几年正逐步攀升。这次师徒跨界共创的“雪峰橘颂”文创陶瓷作品,让文化赋美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
目前,首批“雪峰橘颂”系列文创陶瓷已烧制完成,将参与该县雪峰蜜橘品牌推广季的专题展览。王周能说:“下一步,我们将会把更多家乡好物,融入洞口宋瓷的创作之中,让洞口宋瓷被更多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