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如兰 通讯员 杨叶芳
10年前,荣磊是中国维和工兵,远赴炙热的非洲大陆,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如今,他扎根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守护公平正义。
枪口下的坚守与成长
“爷爷、伯父、父亲都参过军,他们对我也是如此期望。”2003年,荣磊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地雷爆破专业,毕业后分到河南许昌某部队,一待就是15年,直到2018年转业。
2015年,一纸命令传来,荣磊被选派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担任翻译。语言是第一道关。尽管在2013年经历过3个月维和英语培训,但他每晚仍坚持啃词典到深夜。
9月的南苏丹,烈日如火。抵达首都朱巴的第一天,近50摄氏度的高温就给了荣磊一个“下马威”。
他的首要任务是协调268名维和工兵的轮换,每天和联合国职员协调飞机,将所有人员和货物运到瓦乌,同时安排好暂留朱巴人员食宿等。
在伦拜克分队担任随队翻译时,危险总在不经意间降临。2016年的一天,他们的修路车队被当地武装用树干拦住。“黑洞洞的枪口对着我们的驾驶员,空气都凝固了。”荣磊回忆,当时情况危急,参谋长下令子弹上膛,准备战斗。
车辆熄火后,对方持枪看着他们,双方的对峙从上午持续到黄昏,直到多方协调后才结束。“那天回到营地天已黑了,一天没吃东西,防弹服里的衣服能拧出水。”
一年维和任务快期满时,为协调返程空窗期,荣磊独自一人在朱巴连续沟通了半个多月,体重骤降10多斤:“但看着战友们登上飞机时的笑脸,觉得值了。”
案卷里的正义与担当
一年的维和经历,更让荣磊对“和平”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不时听到枪声,我才明白法治对一个国家多重要。”回国后恰逢部队改革,他下决心参加司法考试。
备考的日子像一场持久战,当时他身负多个任务:战区模拟维和营区、野外驻训场地的建设……他经常白天在工地上施工,空余时间就蜷在工程车里,用手机备考刷题:“有时候车晃得厉害,看着看着就睡着了,醒了继续看。”
查成绩那天,他用手遮着手机屏幕,从左到右一点点挪开——393分,“我通过考试了!”这个在枪林弹雨中不曾退缩的汉子,激动地拨通了妻子的电话。
2018年转业到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后,荣磊先在扫黑办工作。“刚来时啥都不懂,就跟着前辈们学;案卷材料堆成山,我就一本本啃。”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省检察院扫黑办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秀集体”,荣磊也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工作者”。
2021年,他开始协助办案。“省检察院的案子多是疑难复杂的大案要案,挑战性很大。”为了提升专业能力,荣磊不断提升学习,于今年获得湖南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到目前,他已协办案件60多件。
“在部队守护万家灯火,在检察院守护公平正义,本质上都是守护老百姓的好日子。”荣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