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育才
“本想停车歇脚,没想到吃到了免费米粉,还通过学唱桑植民歌赢得了景区门票!这哪里是服务区,分明是个旅游景点!”国庆中秋假期,长沙游客王雷在桑龙高速桑植服务区的惊喜体验,生动展现了新型高速服务区的华丽蝶变。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桑龙、炉慈两条在节前新开通的高速公路,其桑植服务区、东岳观服务区以“服务+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实现从传统歇脚点到网红打卡地的转型升级。国庆中秋假期,桑植、东岳观两大服务区累计接待旅客突破15万人次,不仅为公众出行体验注入了全新活力,更打造出展示地域特色、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与窗口。
文化赋能:
服务区变身“活态博物馆”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桑植服务区运营团队深挖“红色热土”资源禀赋,创新打造立体化的文化展示体系,让服务区变身可触摸、可参与的“活态博物馆”。
步入桑龙高速桑植服务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中铁打造的铁路主题打卡车厢。这个特色空间巧妙融合了铁路元素与桑植红色文化,成为游客争相拍照的第一站。服务区内专门设置的“大国重器+红色文化”主题展区,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模型等,系统展示我国在交通、航天等领域的重大成就,同时将贺龙元帅生平事迹、桑植起义等红色元素自然融入,让游客在休息间隙便能感受厚重的历史底蕴。
更具特色的是服务区与地方文旅部门合作搭建的民歌表演舞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此开展“唱游桑植”活动,游客只需跟随传承人学唱一段桑植民歌,就有机会获得九天洞、贺龙纪念馆等景区的门票或文创礼品。这种互动体验让静态的文化遗产变得鲜活,国庆中秋假期共吸引7万人次参与,送出各类礼品1.4万余份。“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太棒了,孩子既玩得开心,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红色教育。”来自湖北恩施的李先生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桑龙高速双向车流量突破11万台次,桑植服务区接待旅客超过9万人次,其中近3成是专程为文化体验而来。桑植服务区已成为展示桑植“红色历史、绿色生态、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产业联动:
搭建助农产销新平台
“这富硒大米是村民自己种的,不打农药,煮饭特别香!”10月10日,在炉慈高速东岳观服务区“硒有慈利”品牌馆内,工作人员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产品。
依托慈利“中国富硒农产品之乡”优势,炉慈高速东岳观服务区打造“硒有慈利”品牌馆,构建“服务区+特色产业”助农模式,推动交通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品牌馆展示富硒茶叶、富硒大米等20余种农副产品,建立线上线下联动体系,游客扫码可关注线上商城复购。同时与20余家农户合作,实行“统一采购、包装、销售”,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国庆中秋假期,品牌馆接待旅客超5000人次,农产品销售额突破6万元。
在桑龙、炉慈两条高速公路上的这两个服务区,通和顺路购超市更是以“平价实惠”赢得口碑。来自株洲的自驾游客人张倩本备满零食、饮料和矿泉水,进店后却发现1.5元一瓶的农夫山泉比外面超市价还便宜5毛,就连桑植白茶、慈利杜仲等特产标价也十分亲民。她不禁感叹“早知道就不用提前囤货”,当场选购了富硒大米与特色零食。货架上零食、日用品、地方特产等品类丰富,不少游客比对价格后直言“太划算”。
国庆中秋假期,这两个服务区还通过设置助农专区、为周边农户提供初级农产品展销平台,让旅客“带得走特产”,让地方产业“走得出深山”。
高速引领:
交通动脉激活区域发展
桑龙、炉慈高速公路上这两个服务区的“出圈”“出彩”,源于交通与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桑龙高速将桑植至龙山车程从2.5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串联张家界武陵源、桑植红色景区、龙山里耶古城,形成“红色+生态”旅游线路。国庆中秋假期,桑植县游客量同比增加24.07%,旅游收入增加21.06%,近两成游客经该高速抵达,标志着桑植从“旅游过境地”向“目的地”转变。
炉慈高速不仅带来客源,更降低了农产品运输成本。通车后,慈利富硒产品运输成本(湖北方向)降低10%,物流效率提升40%,超20家农产品企业借此拓展省外市场。同时,桑植、东岳观两处服务区优先招聘本地村民,提供90余个岗位,月薪3000至4500元,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路侧驿站到文旅地标,从单一服务到多元赋能,桑龙、炉慈高速公路上这两个服务区的蝶变,充分彰显交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