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
沉浸体验太美妙 客到此地不思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曦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衡阳文旅市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累计接待游客658.8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0.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5%、33.21%。核心数据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衡阳文旅产业从传统观光向沉浸式体验的转变。通过打造“时空剧场”、创新主题节会,衡阳正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到“亲历见证”,从“到此一游”变为“流连忘返”。

  连日来,在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一场名为《到衡阳当工人去》的原创沉浸式舞剧火热上演,演员们身着复古工装穿梭于苏式建筑群间,用舞蹈还原20世纪80年代的车间劳作场景。

  “太震撼了!我仿佛亲眼见证了父辈们奋斗的青春。”长沙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是原建湘柴油机厂的老工人,这次特意带着全家来体验。

  这个由老工业遗址改造而成的文旅项目,既保留了红砖瓦房、苏式建筑等历史印记,又创新引入工业研学、沉浸式歌舞、VR国潮剧场等现代潮玩场景,探索出“工业遗产+文旅消费”的新路径。

  在苏州湾老街、潇湘八景文化创意场、南岳里,类似的沉浸式体验同样受到追捧。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可感。”衡阳市文旅广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将进一步通过沉浸式演艺、场景还原、互动体验等方式,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过去,衡阳许多景点停留在让游客看山观景的单一业态,游客也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在各景点停留不久、消费不多。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各大景点纷纷推出国庆系列活动,吸引游客从“到此一游”变为“流连忘返”。

  “中国狂欢节”系列活动就让东洲岛这座江心小岛焕发全新活力。白天,川剧变脸、铜梁板凳飞龙和潮汕英歌战舞等民俗绝技轮番上演;“六大民族运动会”将趣味与竞技结合,游客可体验壮族的背篓绣球、汉族的投壶、蒙古族的射箭、土家族的高脚竞速、彝族的打陀螺、藏族的押加等传统项目。夜幕降临后,“中国红电音节”融入民族特色表演,激昂的节奏点燃全场游客的热情;还有“九天玄凤”飞行表演与“七彩祥云”烟花秀,以科技与艺术交融的方式吸引游客。

  各县市区景点也纷纷推出国庆主题活动,吸引游客下乡入镇。衡山县第九届高山猕猴桃采摘季活动现场,游客们可以采摘新鲜的猕猴桃,还能参与猕猴桃品鉴等活动。衡阳县梅花乐园则邀请新疆鄯善县楼兰歌舞剧团带来西域风情表演,让游客在衡阳就能感受到千里之外的新疆文化。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