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崇 刘小军 张棋铭
金秋时节,古丈县迎来了一场数字盛会——全省首届村播大赛在此火热开赛。全省数百位“数字新农人”齐聚一堂,用手机镜头为家乡特产代言。
乡村振兴,方式多样,“云端”无疑是最快变现的渠道之一。如今,手机已成农民的“新农具”,直播化身为日常的“新农活”。这场盛会生动诠释:在数字经济春风的吹拂下,每一部智能手机都闪耀着乡村的希望之光,每一位新农人都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古丈虽小,却以“破圈”之势引来全国瞩目。在这里,手机镜头架起了城乡新桥梁,直播带货开辟了增收新渠道。新时代的“数字农民”们,正用他们朴实而智慧的双手,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上描绘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彩篇章。
这场赛事不仅展现了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完美融合,更彰显了湖南农产品“走出去”的无限可能。从田间到云端,从乡村到城市,湘品正通过这条“数字高速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9月28日,随着最后一组直播数据定格,“村播助农 湘品出圈”大地流彩·2025湖南省首届乡村农产品直播带货(村播)大赛圆满收官。覆盖全省14个市州的赛事,创下全网5.1亿次曝光量的佳绩,成为湖南数字乡村建设的里程碑。通过手机这个“新农具”、直播这项“新农活”,湖南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平台赋能、企业助力、村播助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村播大赛创新机制——
三级联动注入乡村振兴新动能
9月的湘西大地,一片丰收景象。在古丈县主赛场,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博弈正在上演——湖南省首届乡村农产品直播带货(村播)大赛通过创新三级联动机制,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湖南省首届村播大赛采用多部门协同机制,各参与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在赛事组织、网络保障、平台对接等方面建立起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
省级负责总体方案制定和资源统筹;市级组织辖区选拔赛和培训;县级落实场地、产品等保障工作。古丈县作为主赛场,14个市州分别设立分赛区,形成全省“一盘棋”格局。
赛制创新,双赛道激发参赛热情。达人组考验的是专业能力,新秀组更看重成长潜力,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主播提供展示平台。
评分标准的设计尤为精心。大赛采用“带货销售额+内容创意+助农实效”的立体评分体系,既看重商业价值,更注重社会效益。湘西州代表队主播张冬冬凭借“茶园实景直播+非遗工艺展示”的创新模式,以5天带货135万元的成绩荣获“最佳带货主播”称号。“这种评分方式既公平又科学,能全面反映主播的综合能力。”张冬冬说。
选手们深入茶园、景区、非遗工坊等特色区域,通过直播平台展示各地特色农产品,专项优化的网络保障了直播的流畅进行。
“这次参赛不仅是为了比赛,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古丈县的成功经验,为我们今后举办类似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没想到被古丈县的用心服务深深打动。”郴州代表队的村播选手们感慨道。古丈县用“全县总动员”的热情承办了全省首届村播大赛。
赛事期间,古丈县将“小而精”的服务理念贯穿始终。县里专门成立了村播服务专班,从场地布置到网络保障,从灯光调试到产品展示,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县城虽小,但办大赛的决心很大。”古丈县农业农村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大赛不仅将场地、设备全部按照高标准配置,还特意为参赛选手准备了特色农产品体验区,让选手们在竞技之余感受当地风物。
企业助力,多方联动共筑村播发展新生态。在湖南省首届村播大赛的成功举办背后,众多企业的鼎力支持功不可没。光大集团驻古丈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为大赛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保障。宁乡市人民政府与湘西州牛角山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跨区域合作,为赛事注入了新活力。
古丈县本土企业也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古阳河茶业、古丈有机茶业等本地龙头企业不仅提供优质产品作为直播货源,更派出专业团队指导主播产品知识。湖南东方天润农业科技、湘西百润农业科技等企业则发挥技术优势,为农产品溯源和质量把控提供支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郴州市青岛啤酒销售有限公司、湖南知云无人机科技、浏阳市大吉烟花集团等企业的参与,为大赛带来了跨界思维和创新元素。这些企业通过产品赞助、技术支持、渠道共享等多种方式,共同构筑了“政府引导、平台赋能、企业助力、村播助农”的良性发展生态。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级统筹+市县执行+村级参与”三级联动,不仅确保了大赛的顺利进行,更探索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这套机制将继续完善,成为推动我省数字乡村建设的长效抓手。”
村播具有的“三新”功能——
重构城乡之间的情感与商业纽带
59位新农人同台竞技,5天创下6.7万单销售——湖南省首届乡村农产品直播带货(村播)大赛交出了亮眼答卷。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在古丈县举办大赛,是深化“大地流彩”行动的重要举措,背后蕴含着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层思考。其核心价值在于“三新”突破。
培育新农人,重塑乡村人才生态链。“以前说话都脸红,现在敢对着镜头喊‘喝茶不满意还能退’!”古丈村播达人张冬冬的蜕变,印证了大赛“以赛代训”的育人成效。这位曾经的害羞村播如今已成百万粉丝主播。大赛通过系统培训,让农民掌握“手机变新农具、直播变新农活”的数字能力,全省今年计划培养像张冬冬这样的农村电商骨干上万人次。
构建新业态,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在娄底主播刘吉高的直播间,新化豆腐乳创下单场销售1.7万单的纪录。“我们聚焦缩短从田间到餐桌的链路。”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推动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主播”模式,通过流量反哺产地,有效破解“优质难优价”困局。数据显示,参赛主播带动各地特色农产品平均销量增长200%以上。
打造新模式,树立数字乡村新标杆 。作为“综合性赋能项目”,大赛整合了政策、平台、媒体等资源。湘西夫妻档“酉水排帮大当家”的经历尤为典型:从直播“小白”到账号粉丝已突破1.2万。他们用自制“特产手绘图”向全国网友展示湘西风味。“这种原生态传播,正是‘村播讲好乡村故事’的精髓。”专家评价道。
从赛场到田野,这场赛事带来的改变正在持续发酵。张家界吴艺湘的腊排骨、湘西龙倩的莓茶,一个个“乡土IP”的崛起,标志着湖南正在走出一条“数字赋能+文化传承+产业振兴”的特色路径。正如参赛主播所言:“我们卖的不只是农产品,更是看得见的乡愁。”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三湘大地上,手机屏幕里的“绿色革命”正在重构城乡之间的情感与商业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村播经济如何“长红”——
探索从“赛事流量”到“产业留量”转化
湖南省首届村播大赛以手机为“新农具”、直播为“新农活”,探索出一条数字乡村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大赛全网曝光量突破5.1亿次,充分展现了湖南数字乡村建设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成效。
这次赛事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赋能、企业助力、村播助农”的创新模式,构建了活跃的村播生态。一方面,央级和地方媒体矩阵联动形成多平台传播合力,#湖南省首届村播大赛、#辣么会播湘当精彩等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网红矩阵强势助阵,村播达人的精彩表现让“湘品出湘”的故事深入人心。
“这场大赛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次数字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5.1亿次的曝光量充分证明,数字技术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通过将手机变成农民的“新农具”、直播变成农村的“新农活”,湖南正在打造具有特色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
如何让村播大赛的“流量”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留量”?
9月22日古丈县召开网络主播座谈会,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粟丽波,县委常委、副县长文少亮、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向青山等与全县20余名网络主播代表共商发展大计,为湖南村播经济发展探索长效路径。
在座谈会上,“干货”不断。主播们分享了利用直播平台推广古丈茶叶、腊肉等特色农产品的实战经验,也坦诚交流了流量获取、供应链管理等“成长的烦恼”。会议要求县直相关部门建立问题清单,逐项解决落实。
会议提出,要以“三个一”工程构建村播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村播实训基地”,将茶园、工坊、非遗场所变为直播课堂,让主播持续学习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带货吸引力;成立“村播联盟”,牵头制定品控、话术等“湖南标准”,提升生态专业度,让“湘品”成为优质农产品代名词;打造“永不落幕的村播节”,以选手为种子,持续开展“村播年货节”“茶乡直播季”等主题活动,让流量持续为乡村振兴赋能。
同时还举行了“古丈主播”劳务品牌实训基地和县网络主播协会揭牌仪式。县科工信局负责人表示,2025年1—8月,全县电商交易额突破6.51亿元,其中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6095万元,直播经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古丈县通过建立培训基地、拟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品牌活动“三管齐下”,有效破解了赛事活动“热闹一时、难以持续”的难题,让村播经济真正扎根乡村。
“村播湘军”茁壮成长——
村播大赛助力新农人破茧成蝶
一盏补光灯、一部智能手机,正在改变湖南乡村的产销图景。在近日落幕的湖南省首届乡村农产品直播带货(村播)大赛中,48位“乡村星主播”脱颖而出,他们中有劳模、村支书、返乡青年,共同绘就了一幅“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
以赛代训:让手机成为“新农具”。9月的古丈县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农活”正在上演。54岁的龙倩端坐镜头前,娴熟展示着古丈莓茶的冲泡技艺,传统茶艺与现代直播的碰撞,让这场“村播”别具魅力。大赛创新采用“线下展销+线上直播”双轨模式,首次实现全省14个市州特色农产品联动展销,邵东黄花、古丈毛尖等地理标志产品组成“湘味矩阵”,累计获得6.7万笔订单。
“从不敢开口到侃侃而谈,大赛让我完成了蜕变。”古丈县主播张玉兰感慨道。这个曾经普通的农家妇女,如今已带动周边20户农户建立起稳定的电商销售渠道。据统计,湖南省自2019年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以来,已累计培训超20万人次,而此次大赛进一步强化了“村播培训+品牌孵化”的长效机制。
在栖凤湖畔的农家乐里,村播达人们将直播间直接搬进餐饮场景,一边品尝地道的湘西美食,一边向观众推介当地特产。这种创新的直播模式,不仅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更显著提升了餐饮消费。数据显示,赛事期间参与直播的农家乐营业额平均增长20%。
中寨苗寨的体验更为独特。村播们在这里感受苗家拦门酒的浓郁风情,乘坐观光小火车穿梭于绿水青山之间,用短视频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在这里直播,不仅卖产品,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方式。”来自永州的参赛主播蒋文清这样描述她的体验。
大赛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赋能、企业助力、村播助农”的创新机制,成功探索出“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新路径。组委会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不仅要卖产品,更要讲好故事。”在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远忠将古丈毛尖传统制茶技艺搬进直播间,让观众亲眼见证一片茶叶的蜕变过程。这种沉浸式的文化展示,使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得到显著提升。
“现在的中寨村已经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村支部书记石忠祥向笔者介绍,通过与大赛的联动,村里开发了苗绣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十余个互动项目,让“湘品出湘”有了更丰富的载体。
薪火相传,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在赛事直播间里,古丈知名村播杨琳琳正手把手辅导新秀主播张玉兰调整话术。这种“传帮带”的培育模式,确保着“村播湘军”的持续壮大。如今,像张玉兰这样的“领头雁”已开始反哺乡邻,形成“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良性循环。
在这场数字科技与农耕文明的创新碰撞中,“村播湘军”正在书写湖南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深入实施《“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和《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支持农民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和产销对接,持续推进“数字兴农”工程,深化乡村文化振兴,让更多“新农人”通过“新农活”实现人生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