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深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骨 正道 正青春
——南詹正骨的百年守望与时代回响

    白墙绿树映彩虹。

    2024年南詹正骨拜师仪式。

    湖南省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南詹正骨相关技术培训。

    专著《秘传疏经术》。

    南詹正骨波浪板。

    南詹正骨理经刀。

    南詹正骨鹤嘴式整骨钳(南詹正骨传承人运用南詹正骨鹤嘴式整骨钳接骨)。

    (本版图片均由常宁市中医医院提供)

  彭国军  王 珊  陈新文  段尚圭  吴超辉

  【非遗名片】

  它是传承百年的独门绝技。由核心传承人詹顺庭融合瑶医、汉法而创,民国时期因现场成功救治濒死国术选手获《大公报》等媒体报道而声名鹊起,历经百年而不衰。 

  它是名震一方的“骨伤泰斗”。南詹正骨疏经术、南詹正骨理经刀、南詹正骨鹤嘴式整骨钳、南詹正骨波浪板4项绝技被认定为湖南省首批十八项中医专长绝技,学术传承逾千人,形成了湖南“中医骨伤主流派格局”。

  它是造福百姓的中医瑰宝。以其“简、便、验、廉”的特色和卓越的临床疗效,赢得百姓点赞,年均诊疗骨伤患者逾十万人次,在新时代医疗健康事业中焕发着熠熠光辉。

  【非遗探秘】

  作为地方中医宝库的璀璨明珠,南詹正骨疗法近年来受到常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高位推动,其申遗工作先后被列入该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2年,南詹正骨被列入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年,被列入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6年,公布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公布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对此,常宁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力。特别是在今年,南詹正骨申遗工作被纳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和2025年的工作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程来到常宁市中医医院开展专题调研,强调要积极推进南詹正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擦亮常宁中医品牌;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特色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传承好、发展好中医药事业,持续将南詹正骨做强做优做大,向着“国家级”目标冲刺。

  常宁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周小辉直言:“在常宁所有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南詹正骨受重视程度是最高的。常宁现有4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南詹正骨就占据两席。”

  “南詹正骨实至名归。常宁市中医医院虽为县域级医院,但每年接收的外地骨伤患者比例超过40%,靠的正是‘南詹正骨’这张名片。”常宁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尹雨佳如是说。

  南詹正骨究竟有何魅力?传承百年、生生不息的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生命密码”?

  赓续百年“传承路”

  匠心守初心

  2024年8月19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常宁市中医医院内,一场遵循古礼的拜师仪式庄严举行。

  南詹正骨50余位传承弟子分列四排依次上前,向端坐太师椅上的各自师父行敬拜礼、呈递拜师帖、敬茶,接受师父赠书与回徒帖。

  “愿执弟子之礼,谨遵师教,刻苦钻研……”当集体诵读拜师帖的声音回荡在大厅,一场跨越130余年的薪火,在师徒之间悄然传递。

  “枝荣从根,医脉承源。回望南詹正骨百年路,是大医精诚的精神引领,也是守正创新的匠心接力。”常宁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韶国说出了南詹正骨疗法传承的文脉精髓。

  晚清年间,常宁詹顺庭在押镖受伤后,立志学医,跋涉滇、黔、赣、粤等省遍访名师,将瑶汉正骨术熔铸一炉,独创“南詹正骨疗法”。

  长沙协操坪全国第二届国术(武术)考试比赛中,北派选手重伤倒地,詹顺庭以“疏经术”施救,伤者应声而起。自此,“詹法师”美名传遍三湘。

  1956年,詹顺庭之子、第二代传人詹镇川带着祖传绝技走进新成立的常宁县中医院(常宁县辙县设市后改为常宁市中医医院),创立骨伤科。这个始于镖师世家的医术,自此在这片土地深深扎下了根脉,翻开了济世救人的新篇章。

  “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用西医治疗已经卧床一个月无明显效果,我和师父一拉一推,患者当场就下床了。”第三代传承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肖运生至今清晰记得师从詹镇川之初的情形。

  “师父临床经验丰富,用药别具一格,对病人怀仁慈之心,对学生毫无保留。”在肖运生看来,这正是南詹正骨人坚守的正道,也是南詹正骨基业长青的精神底座。年逾古稀的他,如今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悉心带教学生,用一颗赤诚之心守护着病患的健康。

  “传承南詹正骨,既要坚持初心不变,又要在路径、方法、作为上求变。”第四代传承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湖南省基层名中医、常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尹新生,一路见证和参与了南詹正骨的传承与保护。

  让他和同门们最难以忘怀的,是2010年常宁市中医医院举行的“南詹正骨”传承拜师大会。此举开全省之先河,为“南詹正骨”理清传承脉络,更好地传承发扬起到了重要作用。

  打开南詹正骨传承谱系图:

  第一代:詹顺庭(字善丞,1874—1945),南詹正骨创始人。

  第二代:詹镇川、詹国川、詹玉川、唐文轩、肖粲星、詹华卿等。

  第三代:詹经山(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唐益扬、谭辉刚、肖运生、詹衡湘、刘贻运(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第四代:尹新生、尹书东、周贻栩、唐梦雄、唐超雄、雷怀钰、谭治国、肖伟、邓钦民、徐雪荣、詹华湘、詹建湘、戴宁安(宁乡县)、肖国旺、王涛、陈远望、谭兴元、李衡。

  第五代:欧礼、周光华、易文彪、蒋斌、章峰、唐波涛、邬志军、唐萍、陈小华、曾志华、张小虎、谭柯、雷振恒、陈一帆、唐琦(湖南省康复医院)。

  1979年、1980年、2008年、2015年、2019年,湖南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先后5次在常宁市中医医院举办南詹正骨相关技术和专长绝技培训班、研讨班。其中,有的学习班学制达一年,有的学习班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同仁前来进修学习。

  还有2024年明确的第六代传承人……枝繁叶茂的南詹正骨学术思想扎根常宁,深耕杏林,弟子遍布全国各地。

  每个人有清晰的定位,每个人的肩头都有沉甸甸的使命与责任。

  詹顺庭之孙,南詹正骨传承人詹经山被业界尊称为省中医附二“四大金刚”之一,对推动南詹正骨的广泛传播和融合湖南中医骨伤科“南詹北张”学术思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人肖运生获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在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上起到“定海神针”作用。

  湖南省基层名中医、传承人尹新生作为湖南省基层中医药技术骨干被遴选为湖南省第四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代传承人邹端荣、谭雁峰2位硕士研究生作为学术继承人衣钵传承,让南詹正骨疗法在薪火相传中引进了高学历人才。目前,在传承人中已有近10位这样的高学历人才。

  2018年4月,南詹正骨传承人应邀到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讲座,南詹正骨疗法正式开启了高校传承。

  走好“传承路”,有人默默燃薪火,将过去口传心授的临床经验系统总结,编书成文,供后世传播学习;有人专注“试验台”,研究理论、开发器械,不断丰富南詹正骨疗法体系;有人挑战“无人区”,将在体外保存4天的股骨碎骨回植体内,用让人惊叹的病案书写新时代的南詹正骨传奇。

  从“赤脚医生”到科班选手、大学生、研究生,正是每一代传承人的奋斗和努力,让南詹正骨生生不息、美名远扬。如今,常宁市中医医院每年接诊20万人次,除周边县市区外,黑龙江、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广东、广西、上海等20个省份,甚至越南、墨西哥的患者都慕名前来就医。

  核心阵地不断建强,传承薪火持续蔓延。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省卫健部门、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在常宁市中医医院开办了5期骨伤科医师培训班,培养骨伤科医生1500余人次。”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药大学,分配在该院的第五代传承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常宁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欧礼介绍。

  进入新时代,常宁市卫健局更是将南詹正骨疗法作为中医药适宜技术,每年都将基层医生纳入培训,进一步推动南詹正骨疗法的传播和广泛应用。

  “传承非遗,就是传承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南詹正骨传承人、詹顺庭曾孙詹衡湘拿出家谱文献揭示:目前,南詹正骨已构建起以常宁为根基的庞大传承网络,学术传承逾千人,弟子遍布湘、鄂、粤、桂等八省份。昔日水口山畔那闻名遐迩的独门绝技,历经百年传承与淬炼,已然蝶变为一门泽被苍生、光耀杏林的珍贵文化遗产。

  构筑保护“生态圈”

  活态葆活力

  手术治疗,可借助现代医学器械帮助病人康复,但病人创伤大、费用高。

  手法复位,对医生的经验和整复手法要求高,但病人创伤小、痛苦小。

  两种方案,选哪个?这曾是一道让骨伤科医生们难以抉择的问题。

  在常宁市中医医院,答案却始终清晰而坚定——秉承“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便利、低成本诊疗方法”的准则,坚持“能手法复位的,绝不开刀接骨”的诊疗原则。

  “南詹正骨疗法是一种运用专长绝技和祖传秘方治疗骨伤疾病的中国传统医学瑰宝。”南詹正骨疗法第四代传承人、常宁名医、常宁市中医医院纪委书记尹书东介绍,“其特色在于根据不同部位的骨折,按照稳、准、轻、快的治疗原则,让患者在无痛或痛苦较轻的状态下完成手法整复,真正达到‘法使骤然人未觉,伤者知痛骨已合’的境界;随后,用喷洒了南詹正骨中成药桃红消瘀酊的杉木皮制作小夹板进行外固定;再分三期运用南詹正骨系列中成药内服治疗。这套方法不仅费用低廉,更规避了开刀手术的诸多风险,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推动南詹正骨的广泛应用,是为老百姓提供高性价比、优质医疗服务的必要之举,更是让“百年非遗”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常宁市中医医院大力营造“弘扬国粹,传承中医”的浓厚氛围。该院不仅对传承人在绩效、晋升、评优评先上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提升其荣誉感与获得感;更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采用中医药、中医适宜技术的“硬举措”,有效调动了医生们“应用中医、推广中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今,在常宁市中医医院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参治率高达96.4%,运用南詹正骨绝技手法接骨的比例更是达到了62.1%。

  “南詹正骨堪称‘三高’典范。”常宁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梁晋高度评价,“作为运用独特手法接骨和祖传秘方自制骨伤系列中成药治疗骨折的传统医学,南詹正骨医术成就卓著,安全性好,学术价值高;尤其适合骨伤多发的少儿及老年群体所需,医疗设备简单,治疗无需手术,治愈率高,副作用少,实用价值高;同时,它融合了瑶、汉两族医药文化精髓,其品牌已成为湖南省中医药走向全国的特色名片,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价值高。”

  正是因为南詹正骨极高的价值,使其获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时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省中医药管理局多任主管领导以及数届衡阳市、常宁市的党政主要领导均曾亲临考察指导。在常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常宁市中医医院作为保护单位多管齐下,构筑起坚实的保护传承体系——

  学术研究促发展。组建南詹正骨研究所,成立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所,常宁市中医医院每年拨付60万元专项经费,系统性地开展南詹正骨学术思想的发掘、整理、研究与创新工作。先后出版《秘传疏经术》《祖传正骨疗法》《实用骨伤科学》《南詹正骨传承与创新》等7部骨伤科专著;承担14项省级中医药科研课题,其中《詹氏消瘀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等4项荣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科技三等奖。

  厚植人才传薪火。医院制订了长期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投入百万元资金,选派3-5名专科医师赴国家级、省级大医院进修、拜国医大师为师,并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办在职研究生班;同时,招聘优秀硕士研究生加入南詹正骨传承人队伍,确保技艺后继有人。

  建强阵地夯基础。为了更好地传承南詹正骨学术思想,2011年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常宁市中医医院加挂“湖南省南詹正骨医院”牌匾,标志着南詹正骨拥有了更专业、更聚焦的传承与发展平台。2016年,在财政拨款2200万元支持下,总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达3240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落成启用。南詹正骨疗法传习所在2018年被衡阳市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一批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国医馆内,南詹正骨文化宣传展示有声有色,更有代表性传承人坐诊,非遗技艺可观可感可及。

  医保护航广应用。政府在医保政策上给予有力支持,推行按病种付费,并将南詹正骨特色中成药(新伤丸、舒筋接骨丸、补骨丸)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大大降低了患者使用传统疗法的经济负担,提升了南詹正骨的临床可及性和竞争力。

  如今,南詹正骨这棵百年老树,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正抽发新枝,绽放新花,以其“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守护着更多百姓的筋骨安康。 

  焕发中医“青春范”

  薪火燃新章

  腰椎压缩性骨折,一般用吊床牵引或者开刀做手术治疗。南詹正骨传承人守正创新,根据南詹正骨学术思想和前人经验,发明一种用来矫正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外固定器械——南詹正骨波浪板。

  “我们基于人体脊柱胸腰段大数据,设计出了两种波浪板腰垫:一种是符合人体自然腰部前凸曲线的‘生理型’腰垫;另一种是对患处牵张力更强的‘矫正型’腰垫。配合‘变数板’的使用,治疗胸腰段椎体屈曲型压缩性骨折,为非手术方法攻克这类骨折创造条件。” 尹新生介绍。

  《波浪板腰垫矫正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于2000年荣获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在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前,已为2万余名患者带来福音。

  师古不泥古,守正更要创新。这才是非遗生命力的密码。

  常宁市中医医院的传承人们秉持这一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将古老的南詹正骨疗法与现代医学技术深度融合。他们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精心研制了10余种复位及固定器械;挖掘祖传秘方,开发出骨伤系列中成药及培元固本口服液等26个特色院内制剂;更独创了“十二时辰打穴用药法”和“分期给药原理”治疗骨伤疾病,大大提升了临床效果。

  以底蕴深厚的南詹正骨疗法为核心,常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不断细化,成功分支出脊椎外科、骨关节科、小儿骨科、上肢科、髌股科、小腿足踝科等5个亚专科。在做精做专的道路上不断突破,通过中西结合,成功完成了全国首例跟骨再造手术、世界级高难度的股骨大面积缺损回植成活术,技术实力声名远播。

  常宁唯一的骨伤康复科、省内一流的重症医学科(ICU)……以南詹正骨核心技术为依托,一个个“率先”与“唯一”相继诞生,湖南省直创伤中心(湘南片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挂牌,并建成了现代化的120院前急救指挥中心。传统印象中的“慢中医”,在这里跑出了急诊急救的“新速度”,创造了医疗服务的“新高度”。

  新技术让百年非遗更具魅力,新推广更让南詹正骨“火出了圈”。

  依托南詹正骨疗法非遗传承所和湖南省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平台,常宁市中医医院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走进常宁市各中小学、社区宣讲南詹正骨疗法及常宁中医药文化,播撒中医火种。

  常宁中医夜市上南詹正骨专长绝技、针灸推拿、耳穴压豆等悉数亮相,当夜市遇见中医非遗,“流量密码”即刻开启。

  去年8月5日至24日,一场“夏长篇”常宁中医夜市日均人流量高达3000人次,提供咨询诊疗超2000人次,相关话题网络阅读量突破1.4亿人次。其火爆程度不仅吸引了省内外10余个县市区的群众和卫健部门前来“探店”取经,更实现了现象级的“出圈”,向全国展示了南詹正骨等常宁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常宁市根据中医养生特点,持续开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夜市,不断推广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工作是常宁卫健事业发展的一张闪光名片,南詹正骨专长绝技享誉湘南。要把这块瑰宝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运用好,推动常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守护百姓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常宁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易泽忠表示。

  以一门非遗绝技为“引线”,燃动一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常宁市拓宽南詹正骨服务领域,推动基层完成中医馆建设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如今,该市乡镇中医馆、村(社区)中医阁遍地开花,乡镇卫生院中医诊疗占比高达35%以上;多数村卫生室已能娴熟提供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一张以中医院为龙头、覆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已然成型,为常宁市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革新医疗技法,到创新传播模式,再到拓新服务网络,常宁市中医院以“正骨”为特色,以“正道”为己任,让南詹正骨在新时代焕发出“正青春”的澎湃活力,为健康中国谱写着常宁中医的崭新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