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文 饶承毅 李永亮
9月16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质量大会上,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行业唯一获奖单位。这是株硬集团继2022年荣获“湖南省省长质量奖”后,在质量领域取得的又一项殊荣。
创新管理提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株硬集团成立71年来,始终高度重视完善质量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培育质量文化等工作,在“人、机、料、法、环、测”方面下功夫,铸造行业精品,打造知名品牌,服务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引领硬质合金行业发展和进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株硬集团就提出“重科技、严管理、质量第一,钻石牌产品全力满足顾客需求”质量方针,把产品质量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996年,株硬集团建立并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之后建立并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近年来,株硬集团紧紧围绕“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硬质材料产业集团”战略目标,构建结构合理、层次递进的质量战略管理工作体系。
实施“市场技术双驱动的增量质量管理模式”,即:在市场和技术两大驱动力推动下,在企业内部营造增量生态环境,形成了“人人关注增量、人人创造增量”的氛围;以增量价值的“创造、评价、分配”构建增量绩效机制激励,给每个员工装上发动机。
以“增量”为核心理念,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实现共同发展。
A型蓝钨是制备高品质超细碳化钨的关键原料。此前,该原料一直以来由某合资企业单一供应,株硬集团的议价能力和供应受到制约,无法满足公司超细碳化钨品种的生产需求。为拓展原料供应渠道,2020年株硬集团主动派团队到产业链上游企业进行辅导,推广市场技术双驱动的增量质量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合开展A型蓝钨生产技术的攻关。通过联合攻关,上游企业实现A型蓝钨的批量生产,2020年至 2023年该企业A型蓝钨产品增长1000吨以上,提升了国内蓝钨制备技术的整体水平,为国内硬质合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推动硬质合金行业进步,株硬集团在装备制造方面积极与供应链企业研发关键工艺设备,实现高端硬质合金生产设备进口替代。其中与某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国产压力烧结炉、涂层炉等设备拥有“高温高压”“化学气相沉积”多项核心技术。设备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同等性能条件下单台设备价格仅为进口设备的40%,单价下降600万以上。
牢牢把握创新的“基因密码”
株硬集团成立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作为中国硬质合金工业的摇篮,原创技术的重要策源地,自立企起,就将创新基因融入血脉,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行业引领能力。先后建成工业产品(硬质合金及钨制品)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2011年,硬质合金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株硬,为株硬集团科技腾飞插上了一双翅膀。
与时代同频共振,株硬集团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先后承担一批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以及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及重点新产品项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荣誉和奖励超过130项,其中“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高端印刷电路板高效高可靠性微细加工技术与应用”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
公司强化知识产权工作,2018年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60余项,国外专利26项。
公司加强标准引领,牢牢掌握行业的标准制定“话语权”,作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长株潭)硬质合金标准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96项、行业标准25项等,主导和参与制修订的标准占行业国行标的60%以上,引领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公司主导制定的《硬质合金超声检测方法》获国际标准化组织粉末冶金委员会批准立项,首次为世界硬质合金检测体系标准作出了中国贡献。金洲公司是印制板用硬质合金精密微型钻头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的唯一起草单位,也是《印制电路板用硬质合金铣刀通用规范》行业标准的唯一起草单位。株钻公司的《不等螺旋角立铣刀》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2016年以来,株硬集团坚决贯彻“中国制造用中钨工具、世界制造有中钨工具”使命担当,加快科研创新步伐。公司将“人才驱动创新”理念深度融入发展基因,构建起一套从“引才”到“用才”再到“留才”的全链条创新机制。人才与创新相得益彰,互为增进。公司新产品对销售贡献率保持在30%以上。
公司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国际一流创新企业对标,全面梳理企业科技创新短板清单,联合产学研,针对航空航天、深海深地、5G芯片等国家重大需求,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
广大科研人员积极创新,勇于探索,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攻坚克难,不断突破,公司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牙轮钻挺进地下一万米;低温轧制用合金辊环制备技术,使得国产轧辊成为了钢企低温轧制的首选产品;TPM滚刀等,或用于大国重器,或运用于国家重大工程。
擦亮“钻石”品牌
作为国家制造业硬质合金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株硬集团以加快创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硬质材料产业集团”,聚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为战略目标,做深做实品牌建设。
金州公司突破微小尺寸刀具的微结构设计、抗折断磨削、微量刃口处理、光滑均匀涂层等技术,开发出直径0.01毫米极小径系列铣刀。该系列极小径铣刀打破行业极限,解决极致精微刀具国内空白的“卡脖子”问题,实现精密制造技术和微型刀具的跨越式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多次荣登中央媒体报道,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我们这十年@坐标中国”宣传活动中,0.01毫米铣刀入选“中国十个维度”中的“中国精度”专题单元,参加“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央媒在报道中称其为“最精致的工业牙齿”。
株钻公司聚焦深孔加工领域“卡脖子”难题,实现多维度技术创新与突破。材料端,自主研发国产环保挤压成型剂,成本仅为进口25%,搭配带内螺纹的挤压嘴模具,解决内冷螺旋孔棒料批量生产裂纹、尺寸不稳问题,打破国外坯料垄断;结构端,通过变参数变截面螺旋槽设计(切削力降15%-20%)、“后刀面交线偏距为0”钻尖结构及DOE试验优化刃口参数,提升刀具刚性与断屑性能;服务端,联合下游企业组建协同团队,全流程追溯质量、驻厂迭代优化。开发的5D-30D深孔钻寿命与德国钴领持平,优于日企同类产品,获5项专利及多项行业奖项,推动国内深孔钻国产化率超50%,助力下游企业降本增效,技术可复用于多种耐磨件,引领行业升级。
≤200nm碳化钨粉末在装备和工艺关键点取得突破,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支撑了超细硬质合金向纳米化方向发展等等一系列突破产业瓶颈、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攻破,不断增益株硬品牌价值、放大株硬品牌效应。
株硬集团持续完善全球布局和国际化业务拓展,产品销售覆盖70余个国家和地区,着力将钻石牌打造成享誉全球的品牌,其中“钻石牌”在欧洲市场受到好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先后对株硬集团高质量发展成果进行报道。
然而品牌不仅仅是创造自身价值,也不能仅仅追求短期效益。作为中国钨业协会硬质合金分会会长单位,近年来,株硬集团以振兴钨业为己任,在不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解决客户痛点,尽显行业担当。
针对某公司控温轧制工艺存在的轧制吨位低(耐磨性差),辊环易开裂(断裂韧性不足)的难点,株硬集团开发出的控温轧制用辊环新产品在钢企全面替代进口。单槽过钢量提高1.8—2.5倍,使得钢企年产100万吨钢筋降低成本1.3亿元人民币。在提升高强优特钢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支撑了钢铁行业“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现。
株硬集团的一系列举措赢得客户好评,为进一步提升“钻石牌”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公司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大力发展绿色设计产品,实现产品对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YK05牌号某型号球齿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荣誉,公司先后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主导制定了首个硬质合金行业绿色制造团体标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硬质合金产品》、首个硬质合金行业能耗地方标准《硬质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及计算方法》,持续推动了硬质合金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追求永无止境。展望未来,株硬集团将以获得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为契机,深度践行中国五矿的行动指南、价值导向与企业精神,恪守“匠心铸品、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持续深化质量强企战略,巩固技术与质量的市场领先地位,以质量赋能新质生产力,将产品质量打造为硬质合金行业标杆,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硬质材料产业集团”建设迈向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在中钨高新全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钨产业集团的征程中积极作为,为湖南省实施“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幸福株洲”贡献株硬力量。
本文图片均由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