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副刊·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2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视历史 珍惜当下

  刘库

  1937年至1945年,日军以731部队为主要力量,在中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地区实施细菌战计划,进行活体实验,犯下了惨无人道的罪行。这段血腥、罪恶和令中国人民沉痛、愤慨的历史,需要被讲述和铭记。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备受关注的影片《731》于9月18日的9时18分起,在全国正式公映。该片以被抓到731部队“特设监狱”的多位平民为书写对象,以真实历史为基准,艺术化地再现了同胞们在暗无天日的实验所中经历的彷徨、恐惧和创痛。

  影片彰显了作为实证作品的历史价值与社会意义,也通过受难者的群像塑造抒发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情感,完成了一项针对重大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任务。

  历史实证揭露残酷罪行

  《731》这一片名本身就非常明确地指向731部队,将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直接剖露在银幕上,直击历史现场。影片历经十余年的波折,终于上映,创作团队既要梳理史料,又要对抗历史虚无主义,还需平衡艺术表达与历史真实。

  作为一部历史片,影片在细节的还原和刻画上需要格外严谨。从影片的场景布置和道具安排等细节,可以窥见主创团队在历史考据方面花的功夫,比如主人公所处的特设监狱,有独立厕所的房间以及丰厚的食物。这些超出大众过往印象的设计,都具有史料的旁证。这里是日军反人类的实验所,而非一般意义上的监狱,这些平民被日军以实验体对待,初期为保证实验数据准确性,实验所向平民们提供相对充足的饮食。

  当然,更受争议的还是片中对活体实验画面的展示量级。30余年前,《黑太阳731》揭露731部队的罪行,以直白的镜头撕开日军活体实验、细菌战的残酷行径。正因为《黑太阳731》奠定的认知基础,有较多观众认为本片在可怖的实验镜头展示上有所不足,没有突出日军的残忍。也有观众认为部分画面过于血腥暴力,需谨慎观看。从历史实证的角度看,这类镜头的处理确实难以把控,刺激性画面的量级设置会让观众的注意力和讨论度由历史事件本身转移到影片的创作尺度上。真实的历史是更加残忍的,作为一部历史实证电影,主题表达仍应该以正视历史、铭记历史为主。

  “健康换取自由”就是日军所编织的最大谎言。《731》从各个层面戳破谎言、揭露真相。片中有一处饶有意味的段落:主人公王永章看到了日本人拍摄下来的活体实验画面,得知实验所的罪行。日军还在地下设置了一个片场,专门用来拍摄“大东亚共荣”阴谋计划的虚假故事片。活体实验影像代表罪证,结婚故事片代表谎言,罪证和谎言共同成为影像的两种表达方式。《731》作为一份当下影像,具有揭示过往、证实历史的作用。

  故事演绎强化民族情感

  电影《731》在塑造的群像中突出了王永章这一具有人性弱点的平民角色,他最开始满嘴谎言、狐假虎威,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后,成为带领众人勇敢逃生的英雄。尽管这场出逃注定失败,但在这段波折中,人性的价值得到了凸显,角色的牵挂、无奈、恐惧、彷徨和坚韧、勇气、善意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里,无人生还”是基于真实历史的呐喊与批判,而银幕上演绎的人物,是艺术化的、鲜活的,他们虽然是虚构的,但代表着那段黑暗岁月中闪烁的人性光辉。影片人物在面对自己姓名被剥夺时的态度转变彰显了影片的人文关怀:王永章先是冒名顶替王子阳,在实验所又接替了别人的编号,他纠结矛盾的性格也体现在他身份名称的流动中;杜存山舍生取义,而这份“义”正是他要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结尾段落,众人托举孩童孙明亮,大喊着自己的姓名筑成人墙。“你若记得,我便活过”,借助此类情节,影片表达了对个体意义的关注。从故事到历史,从虚构到真实,影片讲述受难平民由个体挣扎到集体协作逃生等层层递进的情节,使观众深切体会到宝贵的民族抗争精神与团结互助力量。

  《731》上映后成为热点话题,各种讨论沸沸扬扬。但无论站在什么角度评价,都需要正视影片本身在历史实证上的意义:在铭记历史的同时,珍惜当下,接续奋进。影片结尾的一条字幕,借用的正是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里的一句话:“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本栏目由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