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雨佳 杜姣姣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
近年来,衡阳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加强农业安全领域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资安全保护行动,坚决守牢18亿亩耕地红线,以法治之力守护沃土良田,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全链条追责
守护农资安全
2024年2月,一伙流窜于皖、赣、湘、鄂等多省销售假化肥的犯罪团伙,终于在衡阳落入法网。
经衡东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薛某、从某等主犯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时间回到2023年初。薛某、从某为牟取暴利,经中间商张某介绍,购进湖南某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螯合聚能肥”。张某坦言该肥料实为单一氮肥,却提供虚假的“复合功能肥料”质检报告。
随后,薛某等人招募刘某等七人,组建推销团队,深入农村地区,以“专家讲课、车接车送”等方式诱骗农户购买。
2023年3月,该团伙在衡东县销售时被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查获。经检测,其销售的肥料磷、钾含量均不足0.1%,砷含量不合格,有毒有害物质超限。
刑事案件虽已办结,但公益损害仍在持续。受害农户丁某反映,使用该肥料后出现谷粒不饱满、病虫害增多、土质板结、粮食减产等问题。
2024年8月,衡阳市人民检察院经上级院指定管辖,对该团伙违法行为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经查,该团伙在2023年3月间以48元/包低价进货,再以135元-140元/包高价销往湖南各地,涉案金额31万余元,形成“生产-中介-销售”全链条侵权。
衡阳市检察院请求判令薛某、从某等12名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金94万余元,并召回、销毁已售伪劣肥料,彻底消除农业安全风险。
这不仅是一起案件的终结,更是衡阳检察机关落实“国之大者”、守护“粮袋子”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市检察机关重拳整治侵害农资安全违法行为,深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以全链条打击模式有力净化农资市场环境,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退草还耕
百亩草地变良田
金秋时节,衡东县石湾镇茶石村稻浪起伏,丰收在望。然而,数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草皮覆盖、失了“农味”的“非粮”农田。
今年2月24日,衡东县人民检察院收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移送的线索:石湾镇茶石村X006县道两侧,大面积永久基本农田被用于种植草皮。4月,县政协也移送了反映该地农田“非粮化”问题突出的提案。
检察官迅速展开调查。发现早在2018年,该村村委会就与某草皮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300余亩农田用于草皮种植。2020年,该合作社股东再度成立新社,新增流转250余亩,租期18年。经核查,两次流转,均未在镇人民政府办理备案手续。
“草皮种植需多次剥离土壤,严重破坏耕作层,导致肥力下降,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检察官语气凝重。
2023年4月,县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曾发函督办,完成复垦270余亩;今年2月,县自然资源局又督促整改90余亩,但仍有190余亩农田种着草皮,问题未能根治。
监管缺位,必须亮剑。3月10日,衡东县检察院对县自然资源局立案;4月11日,又分别对县农业农村局、石湾镇政府立案,督促其依法履行基本农田保护职责。
4月17日,一场听证会凝聚多方共识。检察机关邀请相关行政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磋商,厘清职责、共商良策。两月后,190余亩被占耕地全部复垦复产。
如今,望着长势喜人的水稻,村民笑容欣慰:“地回来了,又能好好种粮了。”
近年来,衡阳市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托公益诉讼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办理耕地保护案19件,恢复永久基本农田333余亩,切实守护了耕地红线。
疏渠引流
盘活水系护粮安
龙溪河,衡南县铁丝塘巨麓村的“母亲河”,曾因管护缺位,河道淤堵、杂树丛生,成了“放牛坪”。每逢汛期,洪水倒灌,良田变汪洋。
“以前靠河吃饭,如今却成了水害。”种粮大户徐书衡在龙溪河两侧承包了1200多亩水田,讲到禾苗被洪水浸泡时满是无奈。“不种属于抛荒,再种浪费人力和秧苗成本,实在两难。”
2025年2月,衡南县检察院从人大代表建言中捕捉线索,迅速展开调查。经查,汛期内,当地禾苗两次被洪水浸泡。由于河道行洪不畅,洪水还会倒灌进村民家中,对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3月10日,衡南县检察院对县水利局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四日后制发检察建议。彼时汛期将至,修缮防洪工程迫在眉睫。
检察机关联动县水利局、镇政府与村委会,精准施策,以挖机分区作业开展应急疏浚——耗时408小时,工时费仅13.5万元,清理河道内阻水树木176株,巨麓村全河段恢复畅通。
“老百姓满意了,应对今年洪水的信心更足了。”人大代表谢云华在回访时欣慰地说。
几乎同一时间,在蒸湘区雨母山镇,另一场守护水利命脉的较量正悄然展开。
2024年5月,一条过境高速公路通车,当地36口水塘却因施工“遭难”:16口水塘“消失”,20口水塘被填占大半。原本贯通的水系像被扯断的链条,数百亩耕地成了“望水兴叹”的旱地。
“插不了秧,收不上粮,这日子咋过?”村民们找到衡阳市蒸湘区检察院。
检察官立即启动调查,厘清责任主体与修复范围,依法督促限期整改。断流的水渠要重新畅通,干涸的池塘要再蓄清波——检察监督,就是要让水回流、让人心回暖。
如今,站在雨母村田埂上举目远眺,百亩农田掀起层层碧浪。36口水塘清波复漾,顺着畅通的水渠,一路润泽沃野。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衡阳市检察机关持续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优势,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耕地保护、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立案35件,全链条打击涉农违法犯罪,为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赋能乡村振兴注入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