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重华 张 文
秋日,在永州市金洞管理区银子源森林经营万亩示范片,油锯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对林木进行间伐。阳光透过疏朗开的林冠,洒在新生的灌木丛上。一旁,间伐下的木材已整齐堆码,等待外运。“这片林子,就是我们今年林业生产的‘主战场’。”金洞管理区林业局国有林场站站长黄齐胜抹了把汗,指着眼前连绵的山头说。
2025年,金洞管理区(金洞林场)承担的国家森林经营试点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项目总任务达7万余亩,任务量创下历史之最。
压力也是动力。面对繁重任务,管理区主要领导挂帅,建立起“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总结”的推进机制,将责任层层压实。各乡镇、分场紧密配合,抢抓黄金季节,全力推进抚育、间伐等作业。
银子源森林经营万亩示范片,是金洞管理区以点带面推动林业整体工作的缩影,区党委书记陈莉多次到现场办公。“规划必须高起点,建设必须高标准,把万亩示范片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亮点!”她反复叮嘱现场的干部。
今年初以来,金洞管理区共铺排国有苗木保供基地、湖南省碳汇先行示范区、国家级乡土树种良种基地等重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示范引领,带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总体任务全面落实。
任务重,难点也不少。在资金难题上,金洞的解决方法是积极“立项争资”,用项目催化发展。今年以来,已争取到各类林业项目资金近7000万元,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粮草”保障。
人才是另一个关键。林业专业人才短缺曾是基层的普遍难题。金洞近三年定向培养了27名林业特岗生,从明年起,他们将陆续补充到基层一线,为金洞林业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逐步缓解人才缺口。
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金洞在“精打细算”上下功夫。从修山、打穴到抚育、验收,建立了精细化的管理办法,作业有规范,施工有标准。
金洞还明确了各部门在林业生产中的职责,形成“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模式,有效避免了以往可能出现的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现象。同时,给予各部门充分的人财物保障,确保各项工作顺畅运转。
金洞的目光放得更远——不仅要完成任务,更要做出品牌。金洞正积极探索“国营+集体”新经营模式,旨在破解集体林区长期存在的“有规模无效益、有数量无质量、有林木无管护”困局,让林农真正从绿色资源中获得实惠。沿着金牛公路至牛头山,一片未来林业的“试验田”正在规划中。这里将集中打造“杉木纯林大径材、杉楠混交、楠木纯林大径材、乡土珍贵树种、林下经济、林文旅经济”六种类型示范点,探索不同条件下的最佳经营模式。
同时,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金洞大力推行“林票”制度改革,力图让沉睡的林业资源变成可流通、可增值的资产。“我们的目标是通过3到5年的努力,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森林经营‘金洞经验’。”金洞管理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奉荣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