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湘江副刊·湘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链上湖南 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行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沩山,我们真的抓到月亮了

  奉荣梅

  长沙西行一百五十公里,可见奇峰突起,方圆百里群峰连绵,这就是宁乡沩山。记忆中的沩山乡镇老街,如今已成一个新型城镇,到处都是避暑的民宿庭院,有像城市里一样的宽阔休闲广场和公用设施。

  到沩山,必先拜密印寺,此番叩拜密印寺,有密印寺师傅引导,到山门,我记住了千年石刻“般若道场”与门额长匾“敕建什方密印寺”,略窥寺门楹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的禅意。

  如今的密印寺,山门高大宏伟,红色三开牌楼,砖石与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重檐歇山顶的万佛殿,三十八根白色花岗石柱,撑起金色琉璃瓦顶,庄严肃穆。密印寺内外,聚集了回心桥、来木井、龙王井、白果含檀等“沩山三十六景”,每处都有传说故事。

  是夜,宿沩山后山刘家庄民宿。刘庄主自称,他的日常是摄影、导游、维修、泡茶、制菜……刘庄主是个80后年轻人,邀我们登五层楼顶露台花园喝茶赏月。于是,我领略了沩山风月无边的另一面。刘庄主会泡茶,其实也制沩山白茶,压成饼状,便于存储。沩山常年云遮雾绕,海拔400米到900米的黑沙土壤古来适宜种茶。山野茶树,饱受雨露滋润,梗壮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强。他自豪地说,沩山毛尖一直是贡茶,应该是与唐代密印禅寺的兴盛香火同时著称于世的。我捻起一片沩山毛尖细赏,叶缘微卷的片状,似兰花,色泽黄亮光润,身披白毫。毛尖在玻璃杯中用开水冲泡,汤色橙黄鲜亮,茶香浓厚,入口醇爽回甘。再加开水冲泡,依然嫩香持久,叶底嫩匀黄亮。

  他曾在岭南打拼多年,因为想念沩山的山水茶饭,想与沩山的星星与月亮长伴,他归隐沩山山村,建山庄,制茶卖茶。庄主最清楚,山里的每个夜晚,哪个时段赏月观星最佳,哪里是首选角度,至于怎样抓拍黑夜中的星月,他都有一本经。

  露台有花草,有好茶,有烧烤,风清虫鸣,我们几个又有了谈古论今的兴味。我们说起了几个与沩山相关的位极人臣的高官与大儒,如唐代宰相裴休,宋代宰相张浚、理学大儒张栻父子,他们选择藏风聚气、风水非凡的沩山之麓、沩水之滨归葬的种种缘由。还说起了唐代的王维、刘长卿、张籍等,多少文人墨客慕名溯流行舟,探寻沩水与沩山的林泉风月,留下诸多诗文墨迹,连朱熹也到过沩水之滨的官山凭吊张浚父子,万千感慨化作一首长诗《拜张魏公墓下碑》。

  沩山毛尖、白茶、红茶,轮番品茗,我已经醉茶了,但是星星与月亮始终不给面子。

  至晚上十点,庄主突然起身说,月亮大概害羞了,我知道它躲在山后。我带你们去把月亮抓出来吧!茶醉也壮人胆,我们几个来了兴致,竟然真的跟着庄主进山“抓月亮”去了。

  穿过山村,一条小街,停满了长沙市区来的小车。灯火星点,几条土狗,闻声而出,仅村口灯火通明,三个妇孺,纳凉闲谈。前面就是进山的路,山势渐高,蜿蜒盘旋,只可见路边近处巴茅摇曳、树木团团模糊的影子,渐渐走入黑暗的深处,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内心忐忑。庄主沿途指路提醒的声音,随着山路逐渐升高,在空旷的夜里,不断被扩音放大,虫鸣在给他多重伴奏。七弯八拐中,走得气喘吁吁时,突然听见在前面引路的庄主说一声,“到了”!我如同听到天籁,前面的人也兴奋地大喊:“月亮真的躲在山上啊!”我紧赶几步,拐个弯是一个平地,一个明晃晃的大月亮就这样“砸”在我的眼前!“我们真的抓到月亮了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