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石敦 杨翊雨 李 媛
长株潭一体化浪潮激荡处,一座现代化绿色化工新城正拔节生长。
湘乡经开区绿色化工园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航标,在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双突破中,筑就长株潭产业链协同的关键支点,书写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的壮丽诗篇!
基建筑基
锻造绿色标杆的硬核支撑
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布局的化工产业基地,湘氟、湘碱等龙头企业齐聚湘乡,鼎盛时化工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超60%。
然而,随着市场供需结构剧变,2016年湘氟、湘碱相继停产,工业产值断崖式下跌,数千产业工人面临转岗困境。
面对转型阵痛,湘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开启绿色重生之路:一方面推动高耗能企业实施环保技术改造,完成绿色认证;另一方面系统盘活湘氟、湘碱等企业闲置土地厂房,通过“腾笼换鸟”引入优质企业复工复产,盘活资产。
2023年4月,湘乡经开区城西片区获批省级绿色化工园,总规划面积5135亩。园区锚定嵌入长株潭战略新兴产业链的定位,以打造动力电池和储能原料生产基地为主攻方向,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推动氟盐化工与精细化工深度融合。
要引凤先筑巢,绿色化工园建设现场热潮涌动——
污水处理厂工地一派繁忙,施工方抢抓施工黄金期,科学组织、有序推进。“6月底已完成主体结构,预计9月底安装设备,10月试运行。”技术负责人肖赛介绍,项目采用“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工艺,将对废水全流程智能管控,设计日处理规模达1.5万立方米。
兴园路工程机器轰鸣,2.65公里城市次干路雏形已现,36米宽路幅配两侧10米防护绿地。
封闭化及智慧化平台项目快马加鞭,将对113.36公顷区域实行数字化监管,周界系统与交通卡口设备进行最后调试。
消防站训练塔挺拔矗立,停车位、事故水池规划建设有序推进,300亩厂房用地加速报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园区正蓄力成为长株潭产业协同的绿色标杆。
服务赋能
铸就营商环境的黄金样本
“从洽谈到设备进场,每个环节都有专班跟进!”奕嘉新材料总经理彭宁对湘乡的审批效率由衷赞叹,这种“闭环审批+全程代办”机制,使项目落地周期大幅缩短。
湘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三个一”服务模式——一切服务穿透到项目,全程跟进企业需求;一切工作开展到现场,实地解决施工难题;一切职责精微到人事,明确岗位责任清单。通过精准服务、现场办公、责任到人,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生态。
在湘乡,企业可享受自然资源部门高效用地审批、生态环境分局提前介入环评指导、供水公司24小时内基建水表通水验收、供电公司专项电力设施改造、人社部门专场招聘输送技术工人等全链条服务保障。
湘乡经开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帮代办”机制,设置专干全程代办企业登记、立项等手续,实现1个工作日内完成。2023年园区营商环境排名全省二类园区第七。63项闭环审批事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容缺办理机制推动“签约即注册、交地即开工”成为常态。
2024年8月,湖南韫珠公司签约落地,在园区优质服务下,今年6月竣工投产,达产后年产硫酸钾、碳酸锂等36万吨,年产值超11亿元。
人才保障方面,湘乡经开区与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乡研发基地,为企业发展注入智力活水。
项目聚势
绘就产业升级的壮美长卷
湘乡市将目光精准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这一主导产业,以产业链招商为有力抓手,全力推动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以及总部回归,在强链、延链、补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4年6月,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湘乡基地顺利竣工投产。这一项目意义非凡,全面建成后,不仅能提供800余个就业岗位,缓解当地就业压力,还预计年总产值可达64亿元,年税收约3.2亿元,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作为国内主要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湖南裕能实力强劲,位列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及《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其湘乡基地的落地无疑为湘乡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增添耀眼的光彩。
湖南裕能湘乡基地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湖南能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创顺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湘潭达意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配套企业相继入驻,形成倍增效应。
湖南能星积极整合资源,将相关技术及行业资源全部引入湘乡,着力打造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上游产业链,助力产业链延伸和互补。其年产60万吨硫酸锂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30亿元,贡献税收1.2亿元。
目前,湘乡经开区绿色化工园已落地项目9个。在这片充满无限活力的热土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正蓬勃兴起,一幅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交相辉映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