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9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刘志军)9月16日至17日,在西安举行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同期举办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作为湖南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代表项目,祁阳市“浯溪摩崖石刻:千年石刻的永恒印记”数字化成果,在展会上引发关注。
观众用手指轻划“石碑修复大师”屏幕,即可看到古石刻通过数字化修复后的成果。通过数字化虚拟空间,还可与创作浯溪摩崖石刻的唐、宋、明的文学家、书法家对话。
据悉,浯溪摩崖石刻,现存唐代至民国时期的505方石刻,内容涵盖诗词、题记、铭文等,集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1988年1月,浯溪摩崖石刻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湖南省57方碑刻入选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浯溪摩崖石刻占23方。
然而,因时光流逝、气候影响等,浯溪摩崖石刻出现风化,一些石刻字迹已难辨认。对石刻进行数字化保护、传播势在必行。祁阳市联合马栏山全景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探索“文化+科技”数字化保护利用。专业人员采用高精度图像采集设备,从数十个方位对300余方石碑细致采集图像,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视觉算法,使刻痕深度在0.01毫米以上的摩崖石刻文字在数字世界重生。
祁阳市还在当地建成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利用多媒体、VR、光影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浯溪摩崖石刻的数字化保护成果,方便游客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