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玺 朱文斌 肖治华 肖利兴 彭钰婷
构建“1+3+5+N”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63个城管网格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让城市治理更高效、更精准;升级城市运管服平台,实现“问题”一键上报、“堵点”一步解决,打造便民电子地图,把服务群众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娄底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探索。
今年7月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准确把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的“五个转变”,必须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近年来,娄底按照住建部、省住建厅“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城管“进小区、进路段、进门店”(以下简称“三进”)工作新路径,推进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引领+部门协同+全民参与”城市治理模式,全力打造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娄底样本”。
创新城市治理理念——
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娄底市和轩名苑小区长期缺乏物业管理,存在垃圾堆积、树木杂乱、飞线充电等问题。9月2日,娄底市城管执法支队城东大队党支部联合娄底大科街道方石社区党支部、市环卫处城东环管所党支部等,通过“党建+网格”模式,对该小区开展环境整治。
行动中,党员、志愿者们重点清理小区积存垃圾、修剪杂乱的树木,并协调力量现场勘察、规划充电桩安装位置,从源头上解决飞线充电问题。经过集中整治,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深刻把握“人民城市”内涵,娄底变传统的层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构建“1+3+5+N”网格化管理工作体系。结合行政区域划分,将中心城区分为4个片区、63个网格,1名网格长牵头抓统筹,3名协调小组成员联动强协作,5名网格员高效抓落实,N方力量参与聚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扁平化治理格局。
目前,娄底城管系统708名党员、1600余名干部职工全部下沉网格,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万余个,垃圾堆积、绿化缺失、噪音扰民、停车纠纷等“群众身边事”现场办结率超过95%。
只有坚持党建引领,才能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根本政治保证和方向指引。
在推进娄底城管“三进”工作中,娄底把党组织建在网格、商圈、小区最小单元。目前,63个城管网格全部成立临时党支部,市城管执法局正科级干部与街道、社区领导交叉任职,934个小区分类建立功能型党组织,形成“网格临时党支部+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党建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城市治理是一部交响乐,以党建引领为指挥、部门协奏为基音、志愿者与群众共奏为和声,方能同心共弦,谱写出共治共享和谐乐章。
娄底以“一委一办一平台”为纽带,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整合城管、住建、公安、交警、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形成“一盘棋”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开展联合整治900余次,解决跨部门民生问题1100余个。并通过构建“商业组织+商户+志愿者”“业委会+楼栋长+志愿者”等志愿服务体系,带动20余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开展环境卫生、矛盾调处、安全巡逻等九类志愿活动超百万人次,推动群众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我的城市我的家我来管”成为普遍共识。
创新城市治理模式——
城管“三进”营造治理新生态
作为娄底核心商业地标,万豪城市广场人流量、车流量极大,摩托车、电动车“停车难”问题突出。今年,依托城管“三进”工作,在广场周边规范施划百余个摩托车专用停车位,并增设5处禁停区域标志,有效改善商圈停车秩序。万豪城市广场物业负责人表示:“门前通道清爽通畅了,顾客来店体验明显提升。”
创新实施城管“三进”工作,以“进路段”为城市治理“舒筋活络”,以“进门店”推动市容提质“由点及面”,以“进小区”促进基层善治“面面俱到”,实现治理触角向下延伸、服务能力全面跃升——
“进路段”,“五化”行动精细治理焕新街巷面貌。以85条主次干道为主体,辐射600余条背街小巷,全面推进“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行动。其中,“净化”行动构建全链条环卫机制,各类垃圾高效处理;“序化”规范占道经营、治理餐饮油烟、整治违停和共享单车乱象;“绿化”行动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形成“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宜居环境;“美化”行动加强公园广场管理,推动户外广告立法,让城市立面更整洁美观;“亮化”行动因地制宜增加照明设施,营造更加明亮安全的夜间出行环境。
“进门店”,“门前三包”责任共担激活商户动能。在中心城区主街主道、背街小巷3万余家临街门店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建立“信用积分档案”,实行“积分变福利、星级成招牌”,成功带动80%以上的商户自觉参与门前三包管理;出台“星级门店10条礼遇”政策,星级门店可相应获得免费停车、优惠加油、行政审批上门服务等政策激励。
8月19日,娄底集中表彰今年二季度“门前三包”星级优秀门店,为中心城区145家门店授牌,以点带面、以面带片,让每家门店都争相成为城市的美丽风景线、文明示范点、诚信经营点。
“进小区”,“三微”模式服务下沉强化社区治理。引导934个小区建强党支部,近七成小区成立业委会、评议会、志愿协会等自治组织。针对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分类施策,指导小区合理利用闲置门店、楼栋架空层、空闲地增设便民设施,实施“微建设”;鼓励小区配套养老安居、幼儿托管等便民服务,四点半课堂、助老帮帮团等“微服务”兴起;引导小区“微管理”,联合公安、住建等部门排查安全隐患,备案充电端口4868个,完成供排水、燃气、管廊管线智能化改造577.1公里。
今年以来,娄底梳理城管“三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清单,对223个重点民生问题逐条挂账销号,用实际行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
城市管理向“服务型”转变
今年6月,娄底本地蔬菜进入上市旺季,仙人阁农贸市场大量农户占道经营,影响通行且卫生投诉增加。针对这一难题,娄底市城管执法支队城北大队改变“一刀切”管理,转为柔性引导,并增设“潮汐市场”,盘活临时摊位,从源头解决占道需求。
这是娄底市以服务创新为抓手,推动城市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工作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的一个具体场景。
“柔性化”,让管理更有温度——坚持“721”工作法,制定21项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实现“轻微不罚”“首违免罚”,案件数同比下降29%,罚款额下降46.2%;因地制宜在中心城区规范设置便民微市场、潮汐市场42处,引导超80%流动摊贩安家规范经营。
“驿站式”,让便民触手可及——建设7座“全民管城服务驿站”,提供政策咨询、问题受理、便民服务等,其中2座驿站创新联动政务审批窗口,城市管理90%的审批业务可在驿站现场办结。今年已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720余次、便民服务4.5万余次、政务办理243次,打造服务市民“前线指挥所”和市民群众“马路上的家”。
“码上提”,让民声民意通达——推行“‘码’上提、马上办”模式,张贴网格服务牌8000余块,市民可扫码反映城市管理问题,获取城市管理政策。公众号平台同步推出“寻厕图”“寻园图”“找摊图”三张便民地图,覆盖37处市场、96个公厕、52个公园,覆盖服务用户4.2万余人。
“智慧化”,让智慧赋能治理——升级打造集“综合协调、资源整合、联动共治”于一体的城市运管服平台,实现省市县互联互通,并将统管范围向社区延伸,实现“问题”一键上报、“堵点”一步解决。今年,累计通过平台解决群众反映问题4700余件。
理念创新打破传统管理思维,以模式重构串联多元治理力量,以手段升级赋能精准服务响应,娄底通过创新实施城管“三进”工作,持续筑牢城市治理根基、增强发展韧性,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娄底力量与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