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波 彭丽丽 邓 弘
9月12日,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重点项目雪峰山索道首航推介会举行。全长约7600米的客运索道起于溆浦高铁南站,跨越1158.5米的垂直高差直达山背梯田、虎形山大花瑶景区,创造了“全球最长高山索道”“中国最长索道”新纪录,成为怀化—邵阳两市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引擎,也标志着溆浦“思蒙—统溪河—北斗溪—山背”旅游产业黄金廊道发展步入快车道。
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行吟求索于此,创作了不朽的楚辞名篇。溆浦县委、县政府充分运用屈子行吟之地的优势,传承屈子求索精神,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思路,整合屈原文化、红色文化、花瑶文化等特色资源,成功创建2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推出“红色记忆、寻觅乡韵、诗歌之源、大美花瑶、三湘凉都、家山溆浦”六大精品线路,打造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创新之一 “山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
昔日的溆浦,山高路远、云遮雾障。诗人屈原行吟于此,留下“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的苍茫诗句,道尽了古时这里的幽邃与荒远。
溆浦县委、县政府为适应现代人审美情趣,“借题发挥”,充分运用这种特色资源,大力实施“文旅融合”战略,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景点带村、“公司+农户”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2014年,当地引入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湖南雪峰山公司”),在境内大力发展高山台地休闲度假旅游、花瑶民俗体验旅游、传统农耕文明乡愁旅游等。这里的千峰万仞、高山流云、天文地理、人文奇观等都被“调动”起来,良田沃土变身观光热土,古宅老院成了游客乐园,成为溆浦旅游版图不可或缺的元素。
矗立在溆浦穿岩山景区的雁鹅界古村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因昔日有大雁栖息而得名。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徜徉其中,板凳龙、木偶戏、打铁、弹棉花等非遗体验式项目遍地开花,前来观光旅游、体验民俗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该村正着力打造非遗集市,在保护和传承中形成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造血”,带动村民吃上“旅游饭”。
以湖南雪峰山公司为龙头,带动周边高山台地区域,共同开发森林康养、避暑等旅游项目,依次打造了穿岩山景区、山背花瑶梯田景区、阳雀坡古村落、雁鹅界古村落等,建成了龙凤玻璃观景台、高山无边际泳池等网红景点,成功将昔日偏僻的“山区”变成人气火爆的“景区”。
此外,该县还引导景区近2万名居民,以资金、山林、土地、房屋等折价入股雪峰山公司,参与企业分红;通过劳务用工、就业安置、扶持创业等形式,带动景区周边近10万名农民捧上了“旅游饭碗”。
几年前,在沿海打工的贺方礼回到家乡,以自家古宅入股,在雁鹅界古村最高处建起民宿雁栖山庄,自开业运营以来,年收入最高时达50余万元。目前,溆浦县200余家乡村民宿中,就有不少像贺方礼这样由农户出房屋自行管理,公司为其装修、打造的开发经营方式。这样一来,村民既是员工也是房东,既能拿工资还能收获房租。
穿岩山景区的蝶变,不仅是溆浦文旅发展的闪亮名片,更是一场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
这套在实践中成熟起来的旅游助力脱贫模式,因其显著的扶贫成效,被湖南省政府命名为“雪峰山模式”并在全省推广。该模式被誉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功样本。
创新之二 打造索道旅游线,将其建成经济线、民生线
“雪峰山模式”解决了如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的问题,但溆浦县委、县政府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对创新的追求,为化解雪峰山区域整体旅游发展诸多难题:如雪峰山跨越四市六县,交通不便、道阻且长;资源分散,整体利用率偏低;高效联通、抱团发展、跨越发展难度大,等等,高位设计,扎实推进。
早在2021年,县委立足实际,提出连点成线,依线划片,规划出了“思蒙+统溪河+北斗溪+山背”旅游黄金廊道,依托这一黄金廊道打造“一核三圈”旅游产业经济,推出系列红色旅游、古色旅游、绿色旅游等精品线路,并全力规划建设桥思公路,提质改造九统公路,以基础设施的改造提质来提升旅游体验、拉动旅游消费。
但是,从高铁溆浦南站到山背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从县城高速到高铁南站也要一个小时车程,沿线山路崎岖,蜿蜒的山路,复杂的地形,无数胜景湮没于重山阻隔之中。解决这一交通问题,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一大难题。
县委书记郑湘表示,建成雪峰山索道,不仅大大提质雪峰山旅游体验,更是为沿线10万群众打通了一条交通线,将为改善当地民生、助推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县委、县政府多次开会调度索道项目建设,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协助办好各类开通手续,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
9月12日,雪峰山索道正式启动首航。与沪昆高铁溆浦南站实现无缝接驳,成为全国首个直联高铁枢纽的索道项目。项目采用中站驱动技术,全线设立51座支架,配备118个8人轿厢,最高运行速度达每秒6米,单向运量高达每小时1200人,将溆浦—隆回核心景区的通行时间从2小时盘山车程压缩至仅23分钟。
“一索跨两市,天堑变通途”的壮举,不仅打破了行政藩篱,更重塑了大雪峰山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了跨行政区划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未来,将以索道为核心,在雪峰山着力打造一个集高端度假酒店、森林康养基地、房车帐篷露营区、滑雪山地运动公园等业态于一体的“雪峰山全域旅游圈”,树立“中国山地旅游新标杆”。
同样,索道还全面带动了区域交通发展,是一条惠及当地山区群众的民生线、经济线。
索道项目建设运营后将启动惠民工程,怀化市、邵阳市户籍居民可享受本地亲情价,首次购票往返仅需80元/人,第二次及后续购票更可享受50元/人的VIP待遇。这一亲民票价政策将持续至2026年12月31日,彻底改善溆浦、隆回两地山区群众出行难题。票务采用实名制购票系统,游客凭二代身份证原件配合人脸识别系统即可快速通行。项目预计年输送客流超50万人次,将带动沿线10万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力。
创新之三 文旅融合形式多起来、新起来
溆浦历史悠久,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诗意浪漫,一直是吸引人们的魅力所在。境内的屈原文化、红色文化、稻作文化、花瑶文化、民俗文化门类众多,非遗传承技艺以花瑶挑花、辰河目连戏等为最。还有各类美食文化,溆浦鹅、白丝糯等地理标志产品等美名远扬。
如何化平凡为神奇?让文化活起来,甚至是火起来,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溆浦当地是这样作答的:
以诗为媒,以会为约,让屈原从2300多年前“走”来。2024年、2025年,溆浦县向全国发出诗歌邀约,征集各类优秀诗稿,并邀请全国著名诗人来溆浦共同探寻诗歌之源。一时之间,征集到4600多组诗歌近万余篇诗作,全国近110名诗人,来到怀化来到溆浦,探寻屈原2300多年前在溆浦生活创作的故事,观演屈原时代的传统龙舟,吸取楚辞创作之地文化养分,领略溆浦一方美景风情。大型实景演出《诗源》再现了屈原来溆的历史,现场穿插进的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内容展示,激起了现场诗人大咖们的浓厚兴趣。
中国诗歌之源,成为了溆浦独有的城市名片。溆浦,一个浪漫的地方,成为了众多诗歌爱好者的向往之处。
这场盛会,也充分展示了当地传统龙舟赛的魅力。现场龙舟上旌旗猎猎,人们扮演的各路神仙纷纷上船,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表演赛环节。“偷料、拜神、上红”等传统习俗,也相继活化,在江口龙舟赛期间一一展现,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激情。据了解,每年现场观众都有10万之众,网上直播流量1700多万,相关话题网上阅读量3个亿之多。
流量密码,也是经济密码。谁掌握了流量,谁就赢得了市场先机。千年求索,今得回响。溆浦,这座雪峰山下的魅力之城,借雪峰索道贯通古今,叩问发展之道,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生动现实,谱写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2024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10万人次,同比增长10.82%,收入57.4亿元,同比增长11.88%。2025年一季度接待游客164.8万人次,旅游收入15.2893亿元,分别增长12.74%、12.44%。文旅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强,文旅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愈发巩固,奏响了文旅兴百业旺的幸福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