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导向
慈利岩泊渡法庭特邀调解员快速化解一起婚约财物纠纷

  “转账即时到账,钻戒当场交接,今天就把这事了了!”在慈利县人民法院岩泊渡法庭调解室里,原告姜某与被告王某的婚约财物纠纷,借助“先行调解+当庭履行”的模式当天圆满结案。

  受案后,岩泊渡法庭优先启动调解程序,以“矛盾不上交”的主动作为,将分歧解决在诉讼初期,避免纠纷升级或拖延。调解过程中,特邀调解员唐纯海兼顾法理与情理,先单独与王某沟通,既肯定其在婚姻里的付出,又结合法律规定明确“共同生活时间短、彩礼数额高需适当返还”“婚后工资剩余部分属共同财产”的原则;转而倾听姜某的委屈,引导其从“避免后续牵扯”的角度理性看待财物返还。这种“一对一”的精准疏导,既讲法律底线,又顾情感温度,为双方态度松动、达成共识搭建了桥梁。

  当王某提出“返还5万元+定制钻戒”的诉求,姜某要求“即时转账、当面交接”时,调解员迅速抓住共识点,引用法律条文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并全程监督转账、钻戒交接过程,核对调解协议细节,确保“当庭履行”落地见效。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调而不履”引发的二次纠纷,而且让原本可能拉锯“一年半载”的纠纷当天圆满解决。

  “本以为要拖很久,没想到当天就解决了!”王某父亲的道谢,姜某“心里总算踏实了”的感慨,这正是岩泊渡法庭争创“枫桥式法庭”的生动体现。从“先行调解”的柔性化解,到“当庭履行”的高效落地,岩泊渡法庭以“枫桥经验”为指引,将特邀调解员的“共情力”与司法程序的“约束力”深度融合——既用“一对一”疏导抚平当事人情绪褶皱,又以当庭履行斩断纠纷后续牵扯,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

  这起纠纷的快速化解,不仅是岩泊渡法庭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微观实践,更折射出慈利法院在“枫桥式法庭”创建中的深层探索。通过激活特邀调解力量、优化矛盾纠纷解决流程,将矛盾纠纷化解端口前移、将司法服务质效提升,让群众在“少跑腿、快结案、无后患”的体验中,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底色与温度,为基层社会治理筑牢法治根基。

  (谭宇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