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知田中水,滴滴皆辛苦
——直击湘阴县梯级引水抗旱现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张婵娟 李自航 

  烈日炙烤,将土地撕出龟裂的伤口。8月27日13时,湘阴县东塘镇尚书村巴垸洼地,皮肤黝黑的村干部徐龙、吴献和二组组长冯灿赤膊上阵,架设着水泵、水管。

  “最近持续高温,已一个月没下雨了,水源严重不足,只能采取‘四级引水’,先从巴垸抽水到上游,再通过电排将水引入3000亩农田。”村支书徐建军从池边爬上来,甩甩额上汗珠,喘着粗气说,“农田急需用水,就是花血本也要把救命水搞上去。”

  镇人大主席陈泽洲直夸他“有担当,做事雷厉风行”。

  跟着一起忙碌的种粮大户李俊感慨:“村里将土地流转给我们,每亩只收20元,如今旱情一来,他们又千方百计保供水,我们都很感动。”

  “今年抗旱,镇党委书记王道、镇长龙成功一直在一线指挥,确定‘镇村联动,共担责任’机制,不断调配资源。”镇党政办主任冯练告诉记者,“镇政府全额出资购买水管、电线等物资,主动承担了一半电费开支。”

  “引水难度最大的,还是坝桥村。”陈泽洲介绍。顶着正午的烈日,他带着记者直赴湘江之滨。

  “这就是第一级引水点。”他指着湘江边轰鸣的抽水泵,抬手抹了把汗,嗓音沙哑却透着兴奋,“这水泵已连续转了10天。”记者凑近观察,只见一股江水被巨型管道吞入,又从另一端喷涌而出。

  沿着蜿蜒的水渠前行两公里,陈泽洲停下脚步说:“这里是分水口,右侧通往坝桥村。协调分水很棘手,但三塘镇很配合,引水从三塘顺利‘过境’。”

  第三级引水点设在敖家坝,记者看到,村委委员易四平在堤上守着千呼万唤而来的江水,满脸喜气。

  “后三级要翻过两座小山。”在第四级提水站,陈泽洲说,“从黎家机埠到西干渠,落差有15米!”

  记者走到最后一级西干渠时,夕阳西下。“再难再累,总算把‘救命水’引来了。”陈泽洲如释重负。

  “10天电费就花了2万多元。”镇党委委员涂亚平算起了经济账,“保住了禾苗,这钱花得值!”

  记者转头望去,新抽上来的清水奔向旷野,稻田绿波荡漾,白鹭翩跹起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