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领航筑高地
——解码耒阳市顺湖中学“由弱到强”的蜕变密码

    扫一扫 看视频

  彭国军 吴雅敏 邓正华 欧阳满平

  【核心提示】

  县域普通高中(简称“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其振兴是破解教育公平难题、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县域教育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计划”,着力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今年国家推出“县中振兴行动计划”,将其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面对新使命与新机遇,县中如何实现高质量突围?

  耒阳市顺湖中学(简称“顺湖中学”)敢试力行,蹚出一条极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没有“名校光环”,却快速赢得“百姓口碑”:自2017年创建以来,虽三迁校址、三易校名,却连续跨越,声名鹊起,迅速崛起为广大学子心驰神往、“一位难求”的成长热土,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近三年,学生人数更是呈几何级增长,成为耒阳市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之一,获评衡阳市高中阶段学校督导评估优秀单位(耒阳同类学校当年唯一),其办学经验在衡阳市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作为典型推广,为全市县中“立标打样”。

  没有“优越资源”,却高效成就“优质均衡”:虽生源基础薄弱,教育教学质量却连年攀升、后发赶超。学考、中考、高考成绩均名列耒阳市同类学校前茅。近三年,体艺高考成绩更是赶超省示范性高中(跻身衡阳市前列),持续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杰出”的育人成效,获评衡阳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耒阳同类学校当年唯一),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一张“闪亮名片”。

  没有“历史积淀”,却迅速树立“特色品牌”:虽是一所“零起步”的年轻学校,却成为体艺教育的“领跑者”。揽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湖南省空手道协会副主席单位、衡阳市青少年击剑教练培训基地、衡阳市青少年击剑和摔跤运动示范校等众多“烫金名片”,并拥有衡阳市唯一一支青少年击剑队,首创耒阳体艺高考满分纪录,是名副其实的“体艺育人”旗帜。

  县中振兴是系统工程。从“跟跑”到“领跑”,从“新兴”到“名片”,顺湖中学如何在短短数年内异军突起?

  【一线调研】

  理念立校

  激活发展“强引擎”

  “黉门三易栉风沐雨终得书香盈三顺,学问五经养德赋能必有隽彦耀五湖。”踏入顺湖中学,校门两侧的楹联意蕴深厚。

  漫步校园,但见科学布局与人文气息相融,现代化楼宇与自然景观交织,共同构成一座生机盎然的现代化花园式校园。

  然而,谁能想到,这座如今令人称羡的校园,3年前还是一片设施匮乏、黄土飞扬的艰难之地?

  顺湖中学的办学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2017年,作为耒阳市十七届人大“一号议案”的重点民生工程应运而生,定名为“耒阳市武广实验高级中学”,借耒阳市一中新校区开启办学之路;

  2018年迁至湖南师大附中耒阳分校;2019年秋季再次搬迁,更名为“耒阳市武广高级中学”,借用新建的顺湖中学部分校舍办学,步入“一校三区、分散办学”的特殊阶段;

  2022年秋,武广高级中学与顺湖中学合并,正式更名为“耒阳市顺湖中学”,步入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3年2月,蒋国华担任该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彼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系列棘手难题:校园无校门围墙,黄土裸露,雨天泥泞难行;师生宿舍紧缺,功能教室与专业训练场地极度匮乏;师资队伍青黄不接,新教师占比高;生源多为示范性高中录取后的“第三批”,行为习惯与学业基础薄弱;学校还时常面临停水停电的基本运转困境……

  应该如何办好这样一所学校?这不仅是蒋国华必须应对的现实课题,更是一道关乎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时代之问。

  “当时,耒阳市教育局出台了《耒阳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并来校调研指导,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他回忆道。

  他带领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综合研判,另辟蹊径,确立了“文化搭台,体艺唱戏”的办学思路,明确了“养德砺行,引爆潜能”的办学理念,践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的教育评价观,坚定以培养“精神高贵、志向高远、本领高强、情趣高雅”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朝着“理念精准、队伍精良、环境精美、管理精细、质量精品”的“五精”优质学校迈进。

  如何将理念转化为实景?

  “硬件是基础,是学校发展的基石。”为提升硬件条件,蒋国华积极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在耒阳市委、市政府及耒阳市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成功获批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4000余万元。

  他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改造:修建校门与围墙,为校园筑起安全屏障;推进校园地面油化、绿化、灯光监控与文化建设同步实施,使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会议室与办公室提质升级,为师生营造更加舒适、高效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两栋高品质宿舍楼拔地而起,彻底解决了师生住宿难题……

  以理念为炬,照亮前路。清晰的办学思路与精准的发展定位,引领顺湖中学快速崛起,开启了从外在环境到内涵品质的高质量新征程。

  品质强校  

  筑牢发展“压舱石”

  翻开顺湖中学近年来的升学“成绩单”,一部“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杰出”的逆袭爽文合集跃然眼前。

  作为一所新兴学校,顺湖中学的生源基础并不占优势。在新中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该校是如何为学生赋予“通关密码”,实现教育质量的“弯道超车”?

  “我们的教育不搞‘一刀切’,而是坚持以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以多个角度发现学生。”蒋国华道破个中关键。在他看来,好的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充分、健康发展。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顺湖中学构建起“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双轮驱动的育人体系。

  在学生培养方面,实施多元赋能策略——

  文化浸润,筑牢底色。以文化精神塑造为根本,打好“文化牌”,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社团项目荣获湖南省第八届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成果二等奖;艺术节戏曲表演荣登耒阳春晚,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靓丽名片。

  磨砺品行,激发潜能。开展“励志远足”“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缅怀革命先烈”、阳光跑操比赛等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品格锻炼,引爆潜能。

  关注心理,护航成长。坚持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团体辅导、家访等多项活动,为师生筑牢心灵防线,获评“耒阳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在教师发展层面,实施分层赋能战略——

  针对中层干部,全面提升其全局思维、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保障学校各项任务及时、有效落地。

  针对教师队伍,坚持“引培并举”,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完善长效机制,并通过师徒结对、科学评价、开展校内督导、备课组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教师业务素质考试等系列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同时,还借力耒阳市教育局“集团办学”“扶弱改薄”政策,通过抱团教研、“跟班学习”、校际交流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开设生日餐窗口、举办集体生日会、为怀孕教师熬制营养汤羹,以有温度的服务增强教师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让教师更坚定地担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绽放职业光芒。

  据统计,该校现有副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65人,衡阳市优秀教师16人,耒阳市骨干教师65人。近3年,共有45人次获省级奖项,62人次获衡阳市奖项,159人次获耒阳市奖项。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顺湖中学坚持品质立校,让每一个学生“被关怀、被看见、被尊重、被点亮”,破除了“生源决定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造福了一方百姓,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压舱石”。

  特色兴校

  打造发展“杀手锏”

  8月18日至20日,由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2025年湖南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在株洲举行。

  经过激烈角逐,顺湖中学学生刘志鹏在竞争最为激烈的U18男子佩剑团体赛中,凭借出色的技术、稳定的心态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助力团队勇夺冠军。

  这只是该校体艺教育“现象级”实力的缩影。“近几年,学校在各项体艺大赛中屡获佳绩,成为常态,被大家誉为‘常胜将军’‘揽奖大户’。”顺湖中学教务处主任唐子亭说。

  数据显示,近3年,顺湖中学在全国、省、市各类体艺竞赛中共获奖25项(其中一等奖/金牌4项),打破省、市(含耒阳市)纪录7项;培养一、二级运动员11名,并向本科院校、省示范性高中分别输送126名、25名高素质体艺人才。

  为何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

  “我们不是一味追求高分、高升学率,而是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坚持文化与特长‘两条腿’走路,以特色谋发展,用特长促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想要的自己’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蒋国华解释道。

  如何拓宽学生成才渠道,使体艺教育成为学生破茧成蝶的“黄金跳板”?

  顺湖中学守正创新,有别于传统体艺特长发展,重点打造了摔跤、柔道、跆拳道、击剑等小众但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并组建了衡阳市第一支青少年击剑队。

  紧扣家校共育,充分尊重学生家长意愿,通过外训、联训、集训等方式,大力发展学生体艺特长。

  积极拓展“体教融合”路径,与体育局、体校及专业俱乐部开展合作,创新采用“机构出项目与教练,学校出场地与学生”的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时,校园内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戏曲、武术、美术、篮球等社团蓬勃发展,艺术节、才艺大赛、心理健康月等活动异彩纷呈,实现“人人有舞台、个个能出彩”。

  还与耒阳市杜甫学校、耒阳市港湘实验小学多所中小学建立战略合作,开展人才早期培养与梯队建设,保障体艺教育可持续发展。

  如今,体艺教育特色已成为顺湖中学高质量发展的“杀手锏”,为学生铺就了多元成才的“跑道”,为学校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

  从理念立校、品质强校到特色兴校,顺湖中学以优质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显著的育人成效、鲜明的办学特色,打破了县中教育“育分”与“育人”的割裂困局,筑就了高质量教育高地,为广大县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高质量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校园里,每一张青春飞扬的笑脸,都绽放出轻松学习、快乐成长的光芒与风采。

  校园外,不时有家长领着小孩来“认门”,告诉他们:“看,这就是我们想上的顺湖中学。”

  县中振兴,使命在肩,任重道远。随着“县中振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顺湖中学将如何持续发力?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和特长‘两条腿’的路子,着力实现三个‘持续’:一是持续优化育人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二是持续深化特色内涵,将体艺教育品牌做得更亮;三是持续打造‘五精’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蒋国华的答案清晰而务实。

  前路漫漫亦灿灿。顺湖中学既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望,也是耒阳市委、市政府及耒阳市教育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动注脚,更肩负着为县中振兴闯新路、作示范的时代使命。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令人无比期待!

  【调研启示】

  顺湖中学“由弱到强”的蜕变密码是如何淬炼的?

  彭国军

  纵观顺湖中学“由弱到强”的蜕变密码,县中振兴绝非依赖资源堆砌,而是理念创新、管理变革与特色实践深度融合的结果。其核心在于坚守育人本位、勇于突破定式、善于特色发展,真正让教育回归人本。

  理念引领,筑牢发展根基。面对办学困境,顺湖中学以“养德砺行、引爆潜能”为核心理念,着力培养“四高”时代新人,打造“五精”优质学校。这不仅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更激活了师生内在动力,将有限资源用于最关键的方向,实现了硬软件同步提升。

  品质立校,实现育人超越。面对生源基础薄弱,顺湖中学坚持以优质育人为导向,构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双轮驱动体系,破除了“生源决定论”,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优进杰出”,彰显了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的真正内涵。

  特色赋能,突破同质困局。面对区域竞争同质化的挑战,顺湖中学坚持“文化搭台、体艺唱戏”,打通学生成长新通道。这不仅成为弯道超车的“杀手锏”,更破解了县中“同质化竞争”困局,走出了一条以特促优、以精图强的发展新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