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泸溪6万居民乐享小区“微改造”成果——
老房子 新生活

  杨元崇 包彭瑞 杨腊梅 杨 菡

  漫步泸溪县武溪镇白沙社区,改造一新的老旧小区处处透着民生温度:坑洼的路面干净平整,曾经杂乱的“蜘蛛网”线缆全部入地,新建的生态停车场、健身广场人气十足。这些变化,正是当地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整治,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推进改造的生动写照。

  泸溪实施“问需于民、内外兼修、长效治理”三大举措,累计投入资金3.1亿元,完成24个片区11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6万居民正在尽享城市更新带来的幸福生活。

  民意导向绘就幸福底色

  “我们小区老年人多,希望能增加些健身器材”“单元楼前的台阶太陡了,希望能改造得平缓些”……在沅江社区召开的院坝会上,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小区改造方案。

  老旧小区改什么、怎么改,居民最有发言权。泸溪县摒弃“政府干、群众看”的传统模式,将居民意愿贯穿改造全链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单”。

  县住建局负责人介绍,改造前,县里组建了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骨干、热心居民构成的“民情采集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入户征集、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全面收集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一区一设计”。

  改造中,创新“院坝会+民主协商”议事机制,鼓励动员居民建言献策,汇聚“金点子”。

  改造后,大力推行“义务监督员”制度,聘请居民推选的老党员、热心群众担任义务监督员,对质量、安全、进度等进行监督。

  “我们小区过去没有路灯,晚上出行很不方便。在院坝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后,县里很快就给我们装上了太阳能路灯。”住在白沙镇朝阳社区的退休教师李大爷高兴地说。

  据统计,泸溪县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累计走访居民9000余户,收集有效诉求建议120余条,采纳群众关于路灯布局、防滑处理等意见建议50余条。

  合力打造“15分钟宜居圈”

  “地下管网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过去老化严重,经常堵塞、渗漏。这次改造解决了大问题。”武溪镇白沙社区书记唐圣水说。走进该社区,几位工人正在对地下管网进行改造。

  “先地下后地上”改造原则,泸溪以精心、精细、精致、精美、精品“五精”标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实施地下管网更新、地面设施完善等系统性改造,目前已累计改造供水、排水及雨污管网超10公里,新增生态停车位1800余个,配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硬化翻新道路及活动场地8.65万平方米,新增维修节能路灯660盏。

  实现“面子”“里子”同步提升。在改造过程中,植入本地文化元素。白沙镇屈望社区的居民们惊喜地发现,小区改造后多了一面“文化墙”,上面生动展示了盘瓠文化、辰河高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每天路过都能看到这些文化元素,感觉特别亲切。”居民张阿姨说。

  “我们不仅要让小区‘好看’,更要让居民‘好住’。”县住建局负责人说,在改造中,县里突出“全龄化”改造理念,推行“连片整合”模式,打破小区壁垒,串联绿道与公园,增设党建文化设施,合力打造“15分钟宜居圈”。

  长效机制守护改造成果

  “小区焕然一新,亲戚来了直夸好!”朝阳社区章玲谈起改造后的变化,喜不自禁。泸溪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让改造成果长惠于民。

  该县通过“三个强化”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三方联动机制,建成6个“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强化多元共治,创新“院坝会—理事会—座谈会”三会联动机制,已召开协商议事会13场,解决问题300多个。

  “现在环境好了,大家都把小区当自己家。”朝阳社区支书介绍,社区组建了4支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维护等。

  改造后的老小区焕发新活力,带动县城品质整体提升。目前,泸溪县城白沙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呈现“城景交融”的新画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