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株潭一体化文化都市圈
钟邵旭
长株潭一体化文化都市圈建设对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一是文旅资源组团。开发数字文旅,共建“长株潭文化基因库”,对三市200多处重点文物进行三维建模,开发“潇湘文脉”区块链存证平台,实现文物数字资源共享;升级文化场馆“一卡通”,整合湖南博物院、株洲市图书馆、湘潭市艺术馆等50家场馆资源,推出年票制“文化权益包”,开通线上预约、跨馆借阅、积分兑换功能;举办文化联展,组织长沙铜官窑瓷器、株洲醴陵釉下五彩瓷、湘潭白石书画在三市博物馆循环展出,配套开展“大师工坊”跨界创作活动。二是品牌矩阵共建。创办“长株潭国际创意文化周”,协同举办长沙媒体艺术节、株洲国际陶瓷设计展、湘潭红色文旅论坛等,实现国际节展联动;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设立“株潭创作基地”,吸引株洲轨道交通IP设计团队、湘潭红色动漫企业入驻,打造文创产业“飞地园区”。三是服务机制共振。促进文化人才“柔性流动”,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选拔百名文博专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三市文化机构轮岗,建立职称评审、成果认定跨市互认机制,实施文化惠民共享工程,开展“百万市民文化互访”计划,组织长沙市民游株洲工业博物馆、株洲市民看湘潭红色演出、湘潭市民参与长沙非遗体验,发放跨市文化消费补贴券。
加快发展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
刘松涛
一是创新消费刺激机制,培育服务生态。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培育养老托育服务消费习惯。优先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嵌入“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由政府采购第三方机构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育等公益服务,形成口碑效应。联合本地商超、药店、早教机构打造“银发经济+育儿经济”消费新场景,消费券可跨场景使用,带动社区商业生态升级。二是激活银发人力资源,破解用工难题。鼓励低龄老人参与社区托育服务,鼓励健康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助餐、陪伴服务,建立社区养老托育志愿服务数据库,参与服务的老人可积累积分兑换医疗、托育、公交优惠或实用小礼品等,缓解人力短缺状况。树立正向荣誉激励标杆,对表现优秀的老人给予相应奖励。三是构建产教融合体系,强化人才支撑。支持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婴幼儿照护”复合型专业,课程嵌入本地养老机构、妇幼保健院实操模块。利用职业院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对签约本地机构就业的毕业生给予学费返还,定向输送至社区服务站。提高养老托育从业人员待遇,建立职业发展通道。
推广应用无人快递车
曹佰龙
无人快递车作为一种新兴的配送工具,在提高快递配送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由于现行法律法规未规范无人快递车路权以及政府未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无人快递车还未得到有效推广应用。
建议:一是积极推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尽快完善关于无人快递车的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属性(如视为特定低速车辆)、路权范围(允许行驶的道路类型及车道)、基本通行规则(如最高时速、让行原则)及事故责任主体认定框架(明确运营商、技术提供方等主体责任),为其合法上路奠定基石。二是出台地方管理政策并开展试点。交通运输、公安交警、邮政管理等部门联合制定适用于全省的无人快递车管理政策,并在有条件的市州开展试点。量化技术标准(尺寸限值、速度限制、必备安全装置),规范企业准入流程(备案审核、运营资质、保险要求),划定运行规则(指定区域路线、时段限制、停靠规范),建立事故快速响应与处理机制(明确报告流程、证据保全、责任认定主体及赔偿原则)。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和精准监管。利用新媒体、社区公告栏等向公众普及无人快递车路权、识别特征、安全互动须知,对驾驶员重点宣导共享道路规则,组织企业政策培训,消除公众疑虑,提升接受度。强制车辆接入监管平台实时监控,严查企业备案、运营合规及服务,严查违规行驶、停放,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执法,明确交警牵头事故处理,快速定责闭环,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与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管合力。
加快推进“郴”字号粮油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餐桌
田静
一是推进基地建设。以4个主产县为重点,力争到2035年建成100万亩以上的国家储备粮源基地,推进“五优联动”;试点品种改良模式,推广优质品种;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二是打造品牌矩阵。支持申报各类认证与品牌;设专项基金,联合平台开旗舰店推广特色产品;开发非遗工业化及功能性产品,抢占高端市场。
三是构建供应体系。借助物流枢纽等资源,优化冷链运输,8小时直达核心市场,对达标企业给予补贴;建大数据平台,开发“郴粮通”系统;在大湾区设3-5个直销仓,支持企业租赁仓储并补贴。
四是深化产销协作。每年举办2次大湾区产销对接会,推动订单签约;建采购商名录库,促成长期合作;在自贸片区设协同创新园,形成一体化格局。
五是强化政策协同。推动标准互认与绿色认证,支持企业相关认证;建质量追溯平台,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布局应急粮库,推动农业保险扩面,降低供应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