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湘江副刊·潮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湖新记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把戏场当战场
——田汉与湘剧抗敌宣传队

    年轻时的田汉。资料图片

  谭仲池

  

  这是风雨如磐、阴霾满天的日子。

  1938年11月12日上午9时许,蒋介石电令湖南省当局:“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安排。”11月13日凌晨,警钟突然响起,地处长沙市中心东南角,作为全城制高点的天心阁突然起火,瞬间四面八方火柱冲天,长沙全城变成火海。大火燃起,市民们以为日军攻进城来,在慌乱中扶老携幼、扛箱抬柜,像潮水一样往外逃。凄厉的哭叫声、建筑物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长沙城顿时成为一个恐怖的世界。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积极组织参与长沙大火的善后工作。周恩来(时兼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和叶剑英(时任中共长江局军事部长、八路军参谋长)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率领工作人员冲出火海,撤往湘潭。当晚,周恩来在湘潭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应对策略。

  次日凌晨,天刚放亮,周恩来和叶剑英赶赴南岳,就大火善后问题与蒋介石交涉,并明确提出拨款救济灾民,调集民工清理火灾现场,安置灾民,严惩纵火犯三项举措。11月16日,周恩来、叶剑英、郭沫若赶往长沙,约同陈诚、张治中视察灾情,慰问灾民,并决定调集三厅人员赶赴长沙救灾。第二天,田汉、洪深率三厅130多人抵达长沙,组成“长沙大火善后突击工作队”。

  遵照周恩来、叶剑英的指示,田汉带领突击队员迅速投入救灾工作。经过数十天的艰苦工作,救济灾民、清理街道、恢复市场与交通通信等工作基本完成。这片焦土开始了悲壮而强劲的复苏。

  不到半月的时间,田汉就把湘春园、景星园、百合三个湘戏班的艺人组织了起来。他亲自主持,在长沙太平街贾太傅里景星园戏院,成立了三个湘剧抗敌宣传队。每队发给经费六百元和战地工作证一张,分赴湘东、湘南等地城镇农村,开展戏曲宣传活动。

  田汉看到演出队员们夜以继日四处奔忙,废寝忘食辛劳工作,又目睹长沙人民在废墟中重建家园的气氛逐渐形成,社会秩序也日趋稳定,灾民生活开始走向正常,心情十分激动。他在《大火后重返长沙》诗中写道:

  长驱尘雾过湘潭,

  乡国重归忍细谈。

  市尽无灯添夜黑,

  野烧飞焰破天蓝。

  衔枚荷重人千百,

  整瓦完垣户二三。

  犹有不磨雄杰气,

  再从焦土建湖南。

  

  1939年元月,烧枯的树木重发新枝,土里的小草拱出了地面。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但长沙市民心中已感受到了新年阳光的温暖。湘剧各队的演出在湖南各地,尤其在省会长沙凝聚起了巨大的抗战力量,田汉从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入手,调整充实队伍,又重新组建了四个湘剧抗宣队。这样先后成立了七个湘剧队,队员有500余人。为了提高队员们的思想、演出水平和组织纪律性,田汉马不停蹄地又在长沙城北三公祠原公医院旧址,以军委会政治部长沙工作队的名义,办起了“歌剧演员战时训练班”。

  训练班开学后,田汉还特地请徐特立主任到班上讲课。徐老当时年过花甲,他身穿粗棉中山服,足履布鞋,精神饱满,操着浓重的长沙口音给演员们讲课,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徐老首先讲了抗战形势,他说:“现在大敌当前,我们只有万众一心,团结抗日,才能救亡图存,否则就有亡国、做亡国奴的危险……”

  4月4日,在中山路银宫戏院举行结业仪式,田汉在讲话中再一次号召大家要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勤研艺事,把剧场当战场,把舞台当炮台。田汉还亲自把毕业证书发到学员手中。毕业证书上的那段话,据说也是按田汉的意思写的:“湘剧演员XXX(演员姓名)在本班受训期满,成绩优良,对于抗战工作亦努力,考核成绩及格,相应发给毕业证书执付为凭,在此国家艰危之际,并仰多励忠节,勤研艺事,务使戏剧艺术成为抗敌宣传之利器。每一剧人成为坚强英勇之民族战士,有厚望焉。”

  对于湘剧抗敌宣传队的排演,田汉非常关心,总是亲临排练现场指导。他曾多次从长沙北门三公祠步行到油榨巷城南戏院亲自讲戏。对每一场戏,演员一招一式的表演,以及全部唱腔,广泛听取演员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这种对艺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给全体湘剧抗敌宣传队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田汉是炽烈的,也是诗意的,更是坚韧的。他还在为各剧队制发的舞台上使用的桌围、门帘及台上的横幅亲自题词,桌围写的是:“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全球作观众,看我大史戏”,而左右门帘上写:“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台上写的横幅是:“大放光明”。

  田汉认为:“在中国,在文盲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动员民众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戏剧。”“使戏剧艺术对于神圣的民族战争尽她伟大的任务。”因此他果断地提出了“要把戏场当战场”的号召,要用“话剧作战”和“歌剧作战”。这是因为戏场,可以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的火焰。他在《武汉退出后》的歌词中写道:

  龟山蛇山鼓着眼睛,

  江水汉水发出吼声。

  敌人的坦克车,

  冲不破和平的阵营;

  敌人的飞机大炮,

  炸不动我们抗战到底的决心。

  是时候了,是时候了,

  大家快为着民族生存,

  作出更大的牺牲。

  到农村去,

  到前线去,

  到敌人后方去!

  钳制敌人,

  侧击敌人,

  扰乱敌人,

  让敌人不得消停,

  让敌人不得安宁,

  守不了粤汉,

  回不了东京,

  在洞庭湖畔,

  筑一座倭虏坟;

  在东亚大陆,

  竖起自由解放的旗旌,

  自由解放的旗旌!

  在国家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中国人都面临做亡国奴的悲惨命运时,这样的歌必然会成为响雷和闪电。

  

  在抗战的烽火征途,为了丰富抗战宣传的内容,田汉号召改旧创新,群策群力推动抗战宣传活动蓬勃开展。特别是田汉写的剧本如《江汉渔歌》《土桥之战》的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前行的道路并不平坦,不断遇到各种刁难和打击。湘剧队多次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排斥和摧残,有的被逼解散。湘剧五队在益阳因演出《土桥之战》遭到当地军警查禁,还将队长王远华拘留。《江汉渔歌》在衡阳上演时,伪警备司令部的参谋长竟向田汉提出:“你为什么要写今日民生不易,打鱼的也难得有鲜鱼吃?”对此,田汉带领队员们沉着冷静面对,斗智斗勇使演出得以坚持下去。

  事实上,在省会演出的湘剧队情况更加复杂严峻,他们遭到反动当局的围剿。省会警察局局长唐孟壑竟将湘剧队一队队员姚定华传去审讯,问:“田汉要你们干些什么活动?”姚定华理直气壮地回答:“要我们演抗战宣传戏。”接着又问:“田汉对你们还讲了什么?”姚回答说:“要我们爱国。”那些审讯的警官哑口无言,只好放了姚定华。几日之后,警察局又派了一个姓邱的科员来到湘剧一队说:“不准用抗敌宣传队名称,要改成原来戏班牌名,方能演出。人员异动,要及时报告。”然而这一切始终没有能动摇田汉亲自教育的湘剧队的抗战演出信念,一直保留着湘剧抗敌宣传队这个如火炬般殷红而鲜艳的称号。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田汉要离湘去重庆。正在长沙集中兵训的几个湘剧队的演员得知消息,虽然不忍田汉离去,但还是制服整齐,情绪高昂,打着湘剧抗敌宣传队的队旗,由各队队长领队前往送别。刚进入民众俱乐部门口,大家就看见田汉在外面向他们挥手。他穿一身深草黄色戎装,胸间佩有一个小圆形的证章,脚下履着长筒马靴,显得十分英武。

  大家大喊“田老大!”田汉勉励大家努力搞好剧队工作,多演有利于抗战宣传的戏剧。他要大家坚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浴血抗战,一定能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