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亚
在短视频平台加持下,医疗科普搭乘流量快车走入大众视野。当下,不少医生纷纷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科普医疗健康知识,公益性健康科普与商业化医疗服务界限模糊、科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些“自媒体”账号为博眼球、谋私利,表面上看是在搞科普,背后全是“生意”:有的伪造专家资质,堂而皇之地向用户推荐药品;有的借科普名义违规导医导诊、线上问诊;有的脱离专业从事带货推销;有的借两性健康知识传播色情擦边内容……这些假把式不仅没有起到科普作用,反而会误导公众,污染网络环境。
针对这些乱象,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明确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此通知犹如一记警钟,为医疗科普行为划定了界限,以“规范利剑”斩断假医疗科普之根。
如何规范?笔者认为,平台需健全医疗“自媒体”账号的资质认证机制,针对医疗机构从业者、医学院校专家及医药研发机构人员等,细致分类实施资质审核,并在账号主页明显位置展示认证标识。加大对违法违规医疗科普行为的监控力度与惩处措施,明确标注科普信息权威来源,坚决遏制变相广告出现。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队伍的管理和培训,以保障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此外,鼓励权威机构和专业医生积极投身医疗科普,以优质内容挤压假科普、伪科普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