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时事·综合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难题
湖工大“四维发力”让阳光照进每个心灵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心理危机事件不仅威胁学生生命安全,更影响校园稳定。如何破解“危机学生难发现、干预帮扶成效弱”的困境?湖南工业大学组建“守护蔚蓝”工作团队,将大学生日常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融合,构建起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危机干预机制,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安全防护模式。 

  直面痛点,破解高校心理育人难题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多数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难以及时进入监测体系,常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另一方面,部分辅导员因经验不足、技巧欠缺,既难以获取学生信任,也不易得到家长配合,导致帮扶效果不佳。为回应这些痛点,湖南工业大学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要求为指引,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牵头,组建“守护蔚蓝”工作团队。团队围绕“守护平安”“望蓝队伍”“共筑防线”“织底线网”四大核心理念,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护”转变,为学生成长筑牢心理安全屏障。

  四维发力,构建全链条防护体系

  1.守“护平安”。以沙龙为载体筑牢预防线。团队聚焦网络社交、学业压力、游戏成瘾等易引发心理危机的关键领域,以“心灵成长沙龙”为载体,打造主题干预与能力提升相结合的防护机制。针对教师群体,团队开展“心灵重生与生命意义追寻”等主题沙龙5期,学工部及各学院书记、辅导员70余人参与,通过案例分享、经验传授,探讨线上思政与线下关怀的融合路径,提升教师对虚拟空间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面向学生,各二级学院同步开展15期朋辈主题沙龙,通过播放重生题材短剧、发放“重生心愿卡”、设计“心灵蜕变护照”等沉浸式互动,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生物学、文化学视角理解生命意义,将创伤转化为成长动力。

  2.强“蓝队伍”。建立“守护蔚蓝”专业团队,强化其干预力。团队精选2名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与8名辅导员组成10人核心团队,通过“培训-研讨-演练-移植”的闭环模式提升专业能力。核心团队定期开展19场心理健康专业培训,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谈心谈话演练,并每月组织案例讨论与危机评估,随后将经验移植到各学院,有效提升了全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处理与沟通应变能力。例如有学院一名学生因3门课程挂科陷入心理崩溃,辅导员第一时间介入,通过情感安抚与理性疏导稳定其情绪,评估出抑郁风险后,及时与家长深度沟通获得支持,为转介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个案充分展现了团队精准干预的专业素养。 

  3.共“筑防线”,以日常管理融入育人链。团队推动成长辅导与日常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校院联动、跨院协作开展42场案例讨论与专业督导,鼓励辅导员分享经验、总结教训。自2024年成立以来,团队带动8个学院开展个体辅导9503人次,既增强了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更让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及时回应,实现了“管理即育人”的目标。

  4.织“底线网”:以多元活动拓宽育人场。团队创新“显性+隐性+递进”的育人模式:通过心理健康讲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显性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借助网络媒介向学生及家长推送科普内容,以隐性方式营造氛围;结合“3·25善爱我”“5·25我爱我”“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点,开展系列特色活动,让心理健康意识融入校园日常。

  特色鲜明,创新心理育人新范式 

  团队构建的“三维协同”育人共同体颇具特色:老教师传经验、青年教师探新路,学生心理委员当“哨兵”,家长通过线上课堂同步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同时,突破“虚实分界”,通过“重生网文共读会”“游戏化心理闯关”等虚实交互场景,引导学生在体验中重构生命认知,让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虚拟与现实中深度融合。

  成效显著,为高校提供实践样本

  经过系统实践,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发《朋辈互助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手册》《做好一粒好种子》心理科普集等成果,面向全省高校分享经验,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在具体工作中,团队成功识别并帮扶大批危机学生,辅导员专业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生命意识与抗挫折能力增强,校园形成共同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工作效率与辅导质量大幅提高。湖南工业大学的实践表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立足“协同”“融合”“系统”三大关键词:既要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协同机制,也要推动管理服务与思想教育深度融合,更要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体系。这一模式为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守护学生心理安全提供了有益借鉴。

  (晏 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