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07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轰鸣一生后,静默归母校
——部级爆破专家高晓初把遗体捐献给中南大学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顺 通讯员 刘艾婧 崔璟

  8月6日上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形态学楼内,一场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在此举行。

  89岁的爆破专家、高级工程师高晓初在去世3天后,以最静默的方式回归母校——遵照其13年前立下的遗嘱,他的遗体被捐献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成为医学生们的“大体老师”。

  轰鸣一生:

  开山拓城的爆破先锋

  高晓初的一生,与新中国矿业科技和城市建设紧密相连。据其次子高中介绍,高晓初1936年出生于广西北流县(今北流市)。1955年,他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采矿系,1960年进入原长沙矿冶研究所爆破室工作,从此扎根爆破科研一线。

  “父亲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高中回忆道。在30余载的科研生涯中,高晓初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军工及民用爆破项目。记者通过学术数据库查询了解到,仅在1980年至1996年间,他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近30篇论文。

  其工作足迹遍布全国。因卓越贡献,高晓初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部级爆破专家、湖南省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改革开放初期,高晓初积极投身深圳特区建设。“父亲主持了特区多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爆破工程。”高中回忆,自己1990年大学毕业时,曾目睹父亲在深圳爆破作业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令他印象深刻。

  静默回归:

  赤子情怀的最后奉献

  高晓初的最后一次“爆破”,无声却震撼人心——他选择将自己的躯体,作为“教材”回馈给培养他的母校。

  2012年,高晓初作出捐献遗体的决定。高中回忆:“父亲召集我与兄长回家,郑重告知我们,他已在湖南省红十字会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决定身后将遗体捐献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他表示,这是‘以最后的躯体,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

  这个决定起初令家人感到意外。高中坦言,受传统观念影响,作出这样的选择实属不易。

  更关键的是母亲吴毅君女士的态度。“父亲在作出这个决定前,并未与母亲商议。”高中说,“当我们告知母亲后,她经过慎重考虑,最终理解并支持了父亲的决定。”

  高晓初的这份情怀源于何处?

  高中认为,此举初衷根植于父亲对党和国家的感恩。“父亲常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高中阐释道,父亲受益于国家教育政策得以深造,并通过严格选拔进入科研单位。“他极为珍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始终怀有倾尽所有回报党和国家的念头。”

  今年8月3日,高老辞世,家人严格履行他的遗愿。正如其儿媳李苗所言:“父亲从母校启程走向社会,最终选择以特殊方式回归母校,继续为医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这成为一位老共产党员生命终点最彻底的奉献。

  “父亲的一生,正如他毕生钻研的爆破技术——瞬间的释放迸发巨大能量,其回响却恒久绵长。”高中表示,希望父亲的故事能够鼓励更多人加入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让爱与希望传递下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