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大湖新记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江县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综合利用
还田肥了土,喂牛富了家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典波 通讯员 陈振要 吴友良

  近日,平江县伍市镇颜家村田野上,加装粉碎装置的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稻穗脱粒的同时,秸秆被粉碎成屑,均匀抛撒田间,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

  “别看这碎秸秆不起眼,它如今可是个宝。”平江县寿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寿光伸手扒开混着秸秆的泥土,向记者展示,“往年秸秆要么一把火烧了,要么烂在田埂上,现在粉碎还田利用,还可做成牲口饲料。”

  记者见到,颜家村的部分秸秆打包后,送到隔壁普庆村的收储网点。收储网点附近有个肉牛养殖场,200多头肉牛甩着尾巴,“咔嚓咔嚓”嚼着秸秆做成的饲料。

  “周边村子晚稻收完后打捆回收的秸秆余料,粉碎喂牛,一头牛一年能省约3000元饲料钱。”平江县普庆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献球算了笔“经济账”:一半秸秆自家牛吃,一半卖给周边养殖户,每年光这一项就多挣十几万元,牛粪混着秸秆纤维也是好东西,就等着运去做肥料。

  离伍市镇不远的瓮江镇双潭村,山坳里崛起一座4000平方米的钢结构厂房,在做投产前准备。“秸秆加工,现在可是朝阳产业。”平江县双鑫生态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曾铁成介绍,秸秆和畜禽粪便在此发酵,做成育秧基质和有机肥,能使化肥减量,估计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工厂投产后年处理秸秆6000吨,能满足全县育秧需求,预计年产值可达460万元。

  “碎秆还田肥了土,捆秆喂牛富了家,粪秆制肥壮了苗,最终回到田间,催生出饱满的稻穗。”平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曾要军介绍,平江县创新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综合利用,已建成2个秸秆收储运中心、10个收储网点,培育12家市场主体,形成“碎秆肥田、捆秆养殖、粪秆变肥、肥田产粮”生态闭环。2025年,该县秸秆综合利用率预计超95%,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