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玉玺 通讯员 周伟华 朱道辉
7月17日,记者来到双峰县杏子铺镇,刚一坐下,89岁的退伍军人李长生,便迫不及待地展示一幅由14张A4纸粘贴而成的手抄教学海报。
李长生1955年参军,1956年入党。退休之后,他走进10余个乡镇80多所中小学校,开展义务辅导1200余场次。其义举感动了无数人,大家称赞他“有颗不老的心”,并因此获评助人为乐类“湖南好人”。
“口音重、难听懂,就自己制作‘大字报’,贴在黑板上辅助授课。”像这样的手抄教学海报,李长生有60余幅。而为了制作这些“宝贝”,他从报上、书上、网上,一字一句摘抄整理了近百本教案。这份积累背后,是他坚持23年的国防教育义务辅导之路。
2002年,李长生来到离家最近的新建小学,讲了第一堂国防教育课《学习雷锋好榜样,誓当红色接班人》。初次授课有些紧张,讲得不算利索,但该校校长却对李长生的表现给予满分评价:勇气可嘉,为当好义务辅导员开了个好头。
“校长的评语点燃了我的热情,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当个好‘老师’。”李长生说。从此,他找到延续使命、发挥余热的全新天地,义务辅导课越上越多,国防教育路越走越远。
这条路上,先后有4辆自行车“光荣退役”,但他却从不停歇。李长生犹记得去双峰县荷叶镇上课,仅靠一辆自行车,天不亮就出发,乡间道路崎岖坎坷,要骑行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很多学校提出要支付报酬,他一一婉拒;有些学校想送些水果,他坚决拒收,表示“能退则退,不能退就分给老师吃”。同时,他还自掏腰包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舍不得吃穿,退休金也多数用于资助困难学子。
“在部队14年,我受雷锋精神的影响很大。”李长生说,人要感“三恩”,感党恩、感父母之恩、感社会培养之恩,要做到“三尽”,尽心、尽力、尽责。
尽管年近鲐背,今年李长生仍坚持上了10余堂义务辅导课。他的拳拳之心,似春风化雨,感染了许多人。学子朱瑞在他的影响下,于2007年成功考上军校;被大家叫作李长生“徒弟”的胡洪福,接棒他的事业,也开始主动到各所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宣讲……
李长生的家门前,挂有两块“光荣之家”牌匾。一块属于他,一块属于他的儿子李湘建。孙子李响也于2023年光荣入伍。李长生的女儿李建南说:“老爷子现在又开始影响10岁的外孙,希望他长大也当兵。”
“要把雷锋精神铭刻在脑海里、溶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年轻时的誓言,李长生贯彻终身,“只要我还能走、能说话,就要把国防教育课一直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