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从缺水少电路难行的偏远村到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网红村,从产业薄弱的空心村到集体经济突破300万元的示范村……短短几年时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高坪乡三角岩村完成了令人惊叹的美丽蜕变。
7月8日,记者深入当地探寻破茧化蝶背后的故事。村民们说,这一切,离不开省纪委监委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熊晓谦和驻村工作队700多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熊书记,有本事”
2023年5月,肩负组织的重托,熊晓谦接过驻村接力棒,来到三角岩村。起初,村民们对这位省城来的干部多少有些观望心态。
因为一条路,乡亲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三角岩村位于武陵山脉深处,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下辖23个自然寨。曾经,一条狭窄的盘山土路是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路宽仅3.5米,不少路段紧挨悬崖,晴天尘土飞,雨天成泥坑。
“卖点猕猴桃,要先用小车运到隔壁村,再转大车运到县里,麻烦得很”“村里旅游资源丰富,但路窄途险,游客不愿意来”……修路是乡亲们的共同期盼。
但修路何其艰难。资金筹措不易,沿线部分土地存在权属争议,部分村民不愿让地修路,项目一度搁置。
熊晓谦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白天到州、县协调资金和政策,走家串户做工作;晚上召集村民开院坝会,问需问计,共谋发展。一个月下来,熊晓谦晒得黑不溜秋。
“他一个外地人都这么上心,我们还好意思反对?说到底,修路是造福全村的好事。”数次上门沟通后,反对修路的村民心里的疙瘩一点点解开。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9月底,14.1公里的西哈公路竣工。公路采用红黄蓝三色标线,如一道彩虹铺展在青山绿水间。
一条彩虹公路,通村达户,串联起芙蓉镇、猛洞河、哈尼宫、老司城等热门旅游景点。熊晓谦趁热打铁,创新举办永顺县首届自行车骑行赛、永顺县村跑大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同时,工作队对全村水、电、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修村部、农产品加工厂、冷库、机耕道、山塘水库,改造电网、入户管道等各类生产生活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亲们对熊晓谦刮目相看:“熊书记,有本事!”
“工作队来了后,村里最大的变化是人心更齐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三角岩村党支部书记彭继明告诉记者。
“壮大山产业,做强岩文化”
“熊书记为我们操心呢,前两天还打电话问我产业发展情况。”聊起熊晓谦,三角岩村种植大户秦宏满是钦佩。
今年36岁的秦宏原先在沿海一家制药厂工作,月入过万。2023年6月回乡探亲时,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决定返乡创业。
彼时,熊晓谦正在谋划村里产业发展,带着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到处考察学习,决定因地制宜从华中农业大学引种狮山油菜薹。村里有种烟叶的传统,油菜薹和烟叶轮作,有利于改善土质。
返乡第一年,秦宏就种了150亩油菜薹。“我们这平均海拔600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储存,油菜薹吃起来沁甜。”
小菜薹,大产业。几年下来,三角岩村共种植狮山油菜薹500余亩,带动周边镇村种植400余亩,统一收销,惠及120余户村民。熊晓谦带领乡亲们上长沙、下广州寻找销路,参加中国中部农博会、大湾区农博会,与盒马鲜生、红星大市场等成功签订销售协议。村里还成立了湘西五月春农业有限公司,生产油菜薹酸菜和干菜,延长菜薹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公司年产值超300万元。
经过深入调研,熊晓谦进一步提出“壮大山产业,做强岩文化”的发展思路。
这几年,三角岩村一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发展林下经济,大面积推广野生枞菌增产项目和玉竹、茯苓种植等;成立湘西岩迹研学公司,围绕当地地质文化特色打造研学游项目;组织直播培训,让土特产品搭乘电商经济的快车。
越来越多的发展机会吸引了更多人返乡创业。在湘潭打拼的向春燕回村办起了民宿,在外务工的覃晓香回村搞起了养殖……近两年,170多名年轻人回到三角岩村。村庄先后荣获“全国网红培育示范村”“湖南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和美湘村)示范村”等荣誉。
今年5月底,工作队撤离,熊晓谦将接力棒交到了返乡的年轻人手里。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三角岩村正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