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永芳 周 意 吴昭全 李艳辉
在“健康中国 2030”战略推进中,长沙医学院药学院深耕药学教育改革,创新构建 “三驱领航・三融赋能・四共协同” 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医疗机构资源,构建产学研医协同育人机制,破解传统药学教育痛点,为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驱领航:校准人才培养方向
以“政策、需求、创新”三向驱动锚定育人目标。政策驱动上,深度解读政策文件,将“大健康理念、药学服务、创新意识”等转化为培养指标,使人才培养紧跟国家战略。需求驱动则建立“动态调研-精准分析-及时反馈”机制,定期对药企、医疗机构开展岗位能力需求调研,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开设《新药研究开发与应用》《生物技术制药》等课程。结合医疗机构对药学服务能力要求,开设《药学服务实务》《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等课程,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创新驱动,激发发展动能,紧跟药学前沿技术与服务模式变革,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与企业联合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创业孵化”三级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专利申请、创业实践。通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走进韶山、衡阳等红色基地,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养担当精神。
三融赋能:搭建协同育人平台
学院通过产教、医教、科教融合,推进“理论-实践-创新”一站式培养。
产教融合让实践“接地气”。通过与企业联合开设校企合作班,实现“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合组织学科竞赛,共建实践基地,开展课程见习、毕业实习,企业专家进课堂,传授行业新进展、新标准、新技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医教融合强化服务“真本领”。通过与医疗机构、社会药房等紧密合作,将处方审核、用药咨询等真实场景搬进课堂,建立“校内模拟药房-医院药剂科-社区服务点” 三级实践链。每年组织“三下乡”“社区健康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强化服务意识。
科教融合打通“研教互促”通道。校内依托3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校外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将丰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尽早接触科研,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参与教师课题,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四共协同:筑牢质量保障体系
“共商、共建、共享、共评”机制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共商机制让培养方案“接地气”。行业企业、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确保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接轨。共建平台打造“课程+基地”双支撑,联合建设和讲授《药学服务实务》《临床药理学》等课程,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长沙市微粒制剂技术创新中心等实践基地。资源共享打破育人 “围墙”。企业定期开放生产线供学生实训,医院共享典型病例库。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行业专家进课堂担任兼职导师,形成 “理论教师+ 临床药师+企业工程师” 的多元化师资团队。“四元四维”评价体系让人才质量“可测量”。由学校教师、企业技师、行业专家及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从思想品行、专业能力、创新创业、科学素养四个维度全面考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周期、动态化监测与反馈。
成果绽放:书写教育改革新篇
“三驱领航·三融赋能·四共协同”服务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系列成果。药学专业先后获批湖南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湖南省“十四五”应用特色学科,立项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平台3个,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教师近三年主持科研项目48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已成功生产转化,即将投入市场,服务社会。
未来,学院将深化与前沿领域融合,培养更多服务健康中国的药学人才,以教育创新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