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
大瑶焰火,让世界更绚烂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 通讯员 田青

  绚烂夺目的“七彩祥云”、神秘震撼的“天空之门”、如梦似幻的“蓝色流星雨”……璀璨的夜空下,浏阳这座小城,因焰火而爆火。

  浏阳烟花响天下,天下烟花看大瑶。大瑶镇是全球最大的花炮原辅材料集散地,拥有包括造纸、彩印包装、花炮机械、原辅材料、花炮生产、花炮经营、花炮物流、花炮文旅等在内的花炮全产业链,从业人员4.5万人,年产值超过220亿元。日前,记者走进浏阳市大瑶镇,探寻烟花产业升级的故事。

  “众人拾柴焰火高”

  在“中国花炮之乡”浏阳,大瑶镇的名头,就和外地人眼中的浏阳一样,几乎就是“烟花”的代名词。

  “花炮始祖李畋就是大瑶人,他出生在东风界。”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会长黄亿昌介绍,1400多年前,李畋受先人“燃竹驱祟”启发而发明了爆竹,后人进而研制出烟花,大瑶镇因此有“花炮之源”的美称。

  黄亿昌是土生土长的大瑶人,从创办花炮企业,到成为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会长,他见证了大瑶花炮产业的成长与兴旺。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瑶镇是“十家九爆”,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烟花爆竹生产。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看似热闹,但制作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下,安全隐患较大。

  为了改变这种“小散乱”的状况,上世纪90年代末,大瑶镇政府倡导大家集体上山合伙投资建厂房,独立分线生产销售。大瑶的乡镇企业从此异军突起,花炮产业也迎来振兴机遇。

  进入21世纪,大瑶镇大力推进烟花爆竹生产改造提升,生产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散小弱、安全基础条件差、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

  为促进花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浏阳市各级政府支持下,2015年9月,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应运而生,黄亿昌当选为商会会长。

  “一人拾柴火难旺,众人拾柴焰火高。”黄亿昌介绍,商会充分发挥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多方联络服务平台,为会员企业链接多方资源、建立交流渠道、加强对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行业服务”

  在大瑶镇迎宾大道边,浏阳国际花炮商贸城正对面的一个小山头上,“李畋剧场”四个大字很是醒目。

  “这是一个露天剧场,总投资1000多万元,可容纳3600名观众。”黄亿昌告诉记者,李畋剧场由商会筹资建设并运营,目的是打造一个集烟花观赏、文化传承、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燃放场所。剧场的建成,还解决了大瑶花炮企业长期以来缺乏专业燃放场所的难题。

  “我们的剧场与浏阳天空剧院实现差异化发展,主要以中小型焰火表演为主,可以接受生日、订婚、派对等各种消费场景订制。”黄亿昌指着不远处的李畋剧场,热情地介绍起来。

  这是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主动服务企业、推动行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烟花爆竹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安全生产是第一关。在大瑶镇,除了部门监管,商会还组织花炮生产企业开展交叉督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黄亿昌介绍,交叉督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对存在严重隐患问题的企业,将提请安监部门进行停产整顿。

  创新才有出路,才能更好地发展,大瑶镇深谙此道。为了重点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材料、新产品、新机械、新技术,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积极推动花炮产业科创中心落地。全球首创的“3D立体动感烟花”,多次惊艳全国观众;发端于大瑶镇的“加特林”等网红烟花,凭借独特燃放效果畅销全球……

  如今,大瑶镇花炮产业商会拥有会员企业359家,先后获评湖南省“四好标杆商会”、长沙市“四好”商会等荣誉称号。

  “我们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代言,为行业服务,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大瑶镇‘打造全球烟花第一镇’贡献商会力量。”黄亿昌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