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纲要
“那年,‘八一’建军节快到了,小区内的操坪,传来阵阵军号军歌声。我那同乡发小应征入伍,上南国战场,再没回来的故事,随着军号军歌跃然眼前……”
这是阿良先生说起他的短篇小说《糯米酒》时的感言。又逢建军节前夕,我重读阿良先生的《糯米酒》,感觉酒香远飘,让人心醉。
故事是这样的:三十五年前,儿子在那场自卫反击战中牺牲,闻信后,其父倒地身亡;其母一直生活在丧子失夫的悲伤中。幸赖儿子的未婚妻杏子几十年的照顾、精神安抚,母亲终于从悲痛中走出,决定自酿糯米酒,去南国看望儿子。一路上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测试了这个社会的温度。
当时,正值湘潭市作协举办“宏大真空杯”读书征文,便想为《糯米酒》写点文字参赛。经过仔细品味,写下了《〈糯米酒〉的语言艺术》,阐述《糯米酒》这篇小说,不论从故事叙述、人物塑造,还是环境描绘、情思传达,都能艺术地溶解、融化到文字中去。
投稿参赛前,我把文章发给阿良先生过目。正逢重阳节,我在微信转发文章时,附上了祝福语:主席先生,重阳节好,一篇小文,不成敬意。阿良先生回复了一个“致敬”的图片,也附言:彭楠是哪位老师?我给了一个“笑脸”,附言:彭楠是我的笔名,准备拿此文参加“宏大真空杯”征文。阿良先生回复: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我在江西吉安东固向您问好!原来,他为撰写长篇传记小说《黄公略——偏师虎将》,沿着当年黄公略将军的足迹,重走将军路,从湘乡、双峰至黄埔军校,已到了江西吉安。
我的这篇文章,在征文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但评委会得知作者“彭楠”是我笔名,而我是活动组织者之一,在平衡中把我这篇给退出了入围。说实在的,我心里有些遗憾,因为我很想为阿良先生做点什么。一是他曾为我的小说集《丢失的“香柚”》写过序言,而我一直没能好好地感谢他。二是他当市作协主席的10年,做了许多“了不得”的大事,一直被传为美谈。比如自筹资金创办会刊《湘潭文学》,杂志为季刊,16开本,每期20万字左右,为广大会员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刊发作品的平台。为市作协争取了一定的文学奖励基金和协会活动经费,且进了市财政的“笼子”,让我格外尊敬。
好在收到的参赛文章中,评论阿良先生的有13篇之多,我心里稍显安慰。他的长篇小说《红土地上的寻找》《芙蓉绣庄》、短篇小说集《远方有诗》、散文集《翻阅时光里的珍藏》等都有作者评论。
阿良先生找我索要那13篇参赛文章的资料信息,表示一方面要向作者致谢,另一方面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我照做了。有一天,我收到阿良先生的微信:感谢您百忙中挤时间为我的拙作《糯米酒》撰写评论,鞭策我,鼓励我。您是老师,给我的作业写了批语。我收集了,认真看。您的评论,有些分析比我想得还深入,是我改进的方向,也是我继续前行的营养。还有十来天就过年了,这里给您拜早年。春节快乐,万事顺意!
看着这段文字,我感慨不已。阿良只是笔名,真名是徐秋良,中国作协会员,湘潭市作协原主席。这么有成就的作家,依然如此看重大家的评论,从中汲取营养,他的《糯米酒》能够上国家级大刊,他的诸多作品能够被大刊名刊采用,就不奇怪了。
(作者系湖南省作协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秋良,笔名阿良,中国作协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