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7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华德超 陆雨薇)“这几年秸秆价格高,牛羊养殖场老板自己到田边装车每吨都要卖600元。如果加工、压缩再出售,可卖到每吨1000元以上,不愁销路。”日前,耒阳市秸秆产业化利用大户曹利古介绍,过去一烧了之,后来想烧不敢烧,如今不舍得烧。去年光靠秸秆加工、销售增收100余万元。
去年,耒阳市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中央财政支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之一。该市与湖南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水稻秸秆低茬收割与秸秆青贮、黄贮新技术,解决高水分秸秆收集、储存难题,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收集与利用率。
衡阳市是粮食生产大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去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385.17万吨,可利用量280.57万吨。
近年来,衡阳市积极开展秸秆肥料、饲料、燃料、原料和基料“五化”利用,衡南、衡阳、衡东、衡山、耒阳、常宁等6个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县(市),连续6年累计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152万元,建设秸秆收储网点51个,培育经营主体41家,秸秆综合利用率由2018年82.14%,提升到2024年88.48%。
今年,衡阳市将高位谋划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开展资源普查,夯实工作基础。各地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稻田种植模式及秸秆综合利用摸底,精准测算秸秆还田量和离田量,制作各乡镇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到田块的分布示意图,实行挂图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