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 见习记者 张爔文
争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联合资助项目落地湖南,助力高层次青年人才引进;开展“湘产专场”职称评审,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的倾向,激发产业技术人才创造活力;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夯实我省数字经济发展人才基础……
近年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简称专技处)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带队伍促业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先后获评省直机关“四强”党支部、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打好“组合拳”,助力高层次人才引进
今年2月12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项目启动会在长沙举行。该项目填补了我省国家级博士后引进项目的空白,湖南成为全国第三个实施博士后基金联合资助项目的省份。
项目成功落地,离不开专技处党支部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从项目提出到方案制定,再到资金争取、外省情况摸底,支部全体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专技处党支部相关负责同志说,在厅领导的带领下,专技处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汇报,数次往返人社部和中国博士后基金会争取,项目最终花落湖南。
此外,专技处党支部在厅党组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支持,今年开始在芙蓉计划青年人才项目中首次增设博士后专项,并且每年从省委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列支经费500万元,支持50名优秀博士后的创新项目。
打好“组合拳”,为博士后青年人才来湘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全流程的服务保障。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设立博士后科研站点369个,博士后招收人数从1987年的1名发展到2024年底累计招收8012名,博士后招收人数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基本形成学科门类齐全、产业布局合理、地域分布广泛的博士后平台体系,为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为专业技术人才“松绑”
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李长东没有想到,手握高中文凭的自己有一天也能评上副高工程师。
“破除‘四唯’倾向,为人才‘松绑’。”专技处党支部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高中毕业的李长东之所以能够获评,是因为他带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新材料制造等产业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荣获中国专利奖、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等。
不拘一格评人才。近年来,专技处党支部积极开展“湘产专场”职称评审,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业,一产一策、一链一策,围绕产业布局做好企业人才评价选拔。截至目前,累计有4300余人通过“湘产专场”获评高级职称。
专技处还积极探索在卫生、教育、农业林业领域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截至2024年底,共有3.8万人通过“双定向”获得高级职称。社会各界纷纷赞扬道: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让大家在基层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2024年11月,我省启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开始加强本土数字人才自主培养探索。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专技处党支部带头攻坚克难,推动政策制定、培训实施等关键环节高效衔接,为项目和政策精准落地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截至目前,全省已举办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物联网、数字化管理师等培训班,培训培养数字技术工程师2000余人;中南大学等9家高校、科研院所获批项目培训机构资质,覆盖10个职业,为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专技处党支部积极打造“湘才乡连”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品牌,深入开展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湘西特聘专家支持计划、博士后下乡服务团活动,充分发挥专家技术和智力优势助力乡村振兴。面对热情群众来信来访,支部全体党员干部耐心做好政策解释答复工作,每年回复省长信箱、网络问政等各类来信来访件14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