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兵
炎热高温来袭,不少城市已提前进入“烧烤模式”,南京市悄悄为市民开启了一道清凉而亮丽的风景——免费开放22处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
据了解,这些纳凉点均悬挂条幅和引导标识,市民也可通过人防部门微信公众号或门户网站查询具体位置和线路。每一个纳凉点开放前都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基础设施进行了维护。每个纳凉点都要求专人管理、专人服务,同时加强巡查和监管,确保群众避暑纳凉舒适安全。纳凉点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有线电视、通无线网络等,并配备充足饮用水、桌椅、书报、防暑药品等,尽可能满足群众纳凉需要。
纳凉点向居民开放,不仅要腾出很多的场所,还要派人管理,配备这么多设备,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表面上看是个赔本的买卖。但这种向居民开放纳凉点的做法,体现了城市的温度。随着暑期的到来,许多农民工子女来到父母的工作地团聚。不少农民工因收入有限,住在一些条件比较简陋的工棚里。有了纳凉场所,这些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就有了休息和活动的好去处。
当然,在这些纳凉设施开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管理,特别是要防止由于措施不到位而出现安全隐患。当然,作为纳凉者,也要加强自律,爱护公共设施。纳凉时,不赤膊、不大声喧哗等,让纳凉点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休闲文化风景。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广播电视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