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助有路“勤”为径

  学生资助通过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阻断经济困难代际传递的关键举措。乡村学校如何才能通过精准资助、依法资助、内涵资助,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呢?关键在“勤”。湖南省龙山县召市镇中心小学通过校长“勤问政”、班主任“勤助育”、教师“勤智志”三个层面,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相结合的资助育人体系,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教育公平提供实践路径。  

  校长勤于“问政”,把准资助方向  

  校长是学校资助工作的“总指挥”,其重视程度直接决定资助成效。为了精准“问政”资助,校长需深研政策,精准施策,认真履行资助第一责任,全面熟知资助法规政策,系统学习《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等文件,掌握“奖、助、免、补”多元资助体系。适时动态调整校内资助方案,为学校依法资助奠基,内涵资助导航。

  其次,对于一些政策关爱不到、纳入学校资助体系不及时的特殊学生,或是因重大变故致困的学生,校长需拓展资源,补足短板,积极寻找资助资源,可联动企业、公益组织设立专项基金,保障学生人人有学可上。从2024年秋至今,学校校长积极对接社会公益资源,使学校59名特殊群体学生及时得到了社会救助。

  班主任勤于“助育”,筑牢帮扶阵地  

  班主任是资助工作的“前哨站”,需做到物质帮助与心理帮扶并重。只有班主任坚守好班级阵地,有助有育,助育并行,才能确保上学路上的学生,一个都不会少。

  一是要动态家访,精准识别。学校建立“学期普查+突发事件即时访”机制。要求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期一全访,通过实地走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精准识别。为了确保精准掌握信息,学校组织班主任对班级特殊学生一周一交流,一月一家访,以“访”施“助”,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二是要心理护航,成长赋能。学校要求班主任做好资助学生心理工作,通过“每周谈心”、“成长档案”等方式达成温暖资助、平安资助。家庭环境难以提供安全感的学生,班主任是他们的全天候守护者。学校优秀班主任黄某,师德高,师能强,能透析特殊学生心理,善于以积极沟通方式为学生心理障碍纾困,班上姚某、向某等几名特殊学生越“助”越阳光,资助育人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教师勤于“智志”双扶,激活学生内生动力  

  学科教师是资助育人的“造血细胞”,需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只有教师全员参与,才能建立起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心理救助的资助机制,才能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是课堂扶智,能力筑基。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的第一个补给任务是扶“智”力。智力是学生立足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要让特殊家庭的学生在未来全民幸福的社会中不掉队,教师需要在时间上争取,在方法上突破,在环境上优化,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把特殊学生的智力扶起来。

  二是活动扶志,精神立人。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的第二个补给任务是扶“志”气。在各种活动中,为学生立“志”铺洒阳光、牵引和风、施予雨露,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成为有“志”气之人。学校德育处积极组织“励志讲堂”、“美育浸润”、“科学实践”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活动热情,为学生立志成长打下了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建设者。学校校长、班主任、教师以“勤”为舵,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方能托举孩子的梦想,成就更美好的未来。

  (湖南省龙山县召市镇中心小学校长  袁显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