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童竣
尤瓦尔·赫拉利是全球著名学者、畅销书作家,其所著《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三部曲早已译成65种语言,在全球拥有超4600万册销量。2024年9月,其新作《智人之上》于全球同步上市,在学术界、科技界和商界引发了广泛而深远的讨论。2025年初,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横空出世,其时我读完这本讨论AI与人类关系的现象级畅销书,颇有些“人类文明正处于十字路口”的感慨。对于“智人之上”可能性的出现,身为智人,心中所想不吐不快。
《智人之上》何以引发广泛思考?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没有拘泥于常见的思维定式,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人类信息网络进入科技伦理与未来文明这一复杂主题展开讨论。全书由三大部分组成:人类网络、非生物网络和计算机政治学。第一部分,作者即开宗明义:信息才是历史舞台上真正的主角。智人之所以成功,秘诀在于懂得运用信息,并把许多人链接起来,从早期人类依靠口传神话凝聚群体,到文字的出现催生官僚制度,再到如今算法主导的决策模式,信息网络一直是权力与秩序的基石。
但作者又指出,信息不等于事实,更不等于真相。人类在拥有这种能力的同时,常常也伴随着相信谎言、错误与幻想。幸运的是,随着科技的发达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人类文明建立起自我修正的机制,而与此同时,一个陌生而强大的网络主宰已然降临——人工智能驱动的“非生物网络”。
讲到人工智能,一大问题就在于人工智能究竟是有利还是有碍文明的自我修正机制?《智人之上》一书中,作者以冷峻笔触勾勒出了AI对文明根基的颠覆性冲击。
首先是决策权的转移。AI的非生物本质令其无时间感知、无价值判断、没有情感依托,这些特点成为它接管人类核心决策领域的重要优势,如金融市场的毫秒级交易、司法系统的量刑建议以及医疗诊断的关键参考,甚至军事行动的致命指令等等。书中,作者警告,当决策越来越依赖不透明的算法“黑箱”,人类将丧失对自身命运的理解与掌控,沦为执行的“高级零件”。其次是意义生产垄断。社交媒体的算法为追求用户参与度会传播和煽动仇恨与对立情绪,AI的决策也是基于数据概率而非人性关怀,从而导致系统性偏见,不断侵蚀公共理性对话的空间,这将致使人类文明的自我修正机制——对话与协商,将被釜底抽薪。最后是文明制度的崩塌。在“计算机政治学”框架之下,AI将导致人类文明制度的异化,算法黑箱严重威胁社会的透明与协商机制,理性协商沦为泡影,“硅基”的到来更有将全球带向分裂的风险。自此,AI在语言操纵与秩序优化中将重塑人类文明的形态,从这点而言,AI无需毁灭人类,它将以这种方式最终把人类转化成算法的附庸。
毫无疑问,《智人之上》是一本优秀的畅销读物。不过,在我看来作者的某些观点仍有待时间的验证。譬如作者描绘AI危机下人类被附庸化的未来,分析时就明显低估了社会、文化制度和人类主观能动性对技术应用的塑造与革新力量。此外,书中聚焦AI的阴暗面,但对AI在解决人类共同挑战上的巨大潜力的探讨明显有限,也由此可能导向不必要的悲观主义。人类未来的发展路径可能会更加复杂,有关AI治理的全球合作也在逐步展开,作者早早下此结论未免失之草率。
总而言之,我们大可以将《智人之上》看作是现代版的《盛世危言》。我想,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找到规律和教训,对历史的认识越深刻,对未来的掌控就多一分。这,或许正是《智人之上》一书给予读者的醒世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