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6月2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响应式公交”折射出公共服务理念之变

  关东客

  “就像打车一样随叫随到,送孩子上学、上班再也不用掐点赶车了!” 近日,重庆开通3660、3661等多条响应式公交线路。乘客通过“响应公交”小程序选好上车点和目的地,在手机上下单后,系统就会匹配最近的公交车前来,再根据乘客选定的目的地,就近规划路线送达。

  长期以来,城市公交系统如同精密的机械钟表,用固定的线路、站点和时刻表编织着城市的交通网络。这种刚性设计在保障基本出行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痛点:上班族为赶上早班车,不得不提前出门;老人为去菜市场,要步行一公里到固定站点;特殊天气下等车,更成为一种煎熬。重庆此次推出的响应式公交线路,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了从“人等车”到“车等人”的范式转变,让公共交通效率更高又充满温情。

  响应式公交的智慧之处,在于它精准把握了城市交通的“弹性需求”。城市居民的出行并非总是固定的,在非高峰时段或低密度区域,存在着大量分散、不确定的出行需求。重庆通过聚合碎片化需求、优化算法匹配、动态调整运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市民需求的高效对接,不仅解决了“要么挤不上车,要么空车跑”的结构性矛盾,更探索出一条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从叮当车到新能源公交,再到今天的响应式服务,当公共服务愿意俯身倾听具体而微的需求时,制度创新就会自然生长。这种“像打车一样乘公交”的体验,体现了技术赋能的优化,更折射出公共服务理念从“管理本位”向“用户思维”的转变。当公交车学会“接单”,它接住的不仅是乘客的出行需求,还有公众对更高效、更人性化公共服务的期待。

  (作者系公司职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