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深度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6月2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澧水澧南垸大堤发生管涌,500余名武警、民兵、群众、志愿者——
通宵达旦战管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杰 鲁融冰 通讯员 汪博洋

  一侧是湍急的洪流,一侧是火热的抢险现场……6月22日凌晨3时许,记者走上澧水澧县澧南垸大堤,只见管涌抢险现场灯火通明,一片忙碌。

  60余辆自卸卡车来回运输砂石,50余名群众、志愿者将砂石装袋,400余名武警、民兵排起长队,接力传递砂石袋,50余名武警、民兵用砂石袋修筑围堰、分级压浸。为方便机械运输砂石,推土机、挖掘机有序作业,抢筑道路。

  21日18时许,澧水右岸澧县澧南垸大堤K8+200处发生管涌。“有七八个管涌口,多个管涌口涌出细沙,最大管涌直径超过0.5米。”组织群众巡堤查险的澧南镇副镇长罗斌告诉记者,管涌区纵向长度约40米,位于坡脚处的一处管涌,冒出的浑水致使土坡坍塌。

  罗斌立即向澧南垸防汛分指挥部报告,澧县当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及防汛抢险技术专家组第一时间赶到出险现场。防汛抢险技术专家组果断决策,采用2道围堰蓄水平压(围堰高度1米)、堰内卵石压浸的临时处险方案。

  为确保抢险工作顺利实施,澧县水利、应急、电力等部门迅速响应、各司其职。该县武装部闻令而动,紧急调度100名基干民兵,携带抢险工具火速赶赴现场;澧南镇政府组织架设临时照明线路,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抢险。

  “以管涌群为中心,用砂石袋修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高1.2米的围堰蓄水平压,然后用砂石料压浸导滤。”澧县水利局局长彭家金介绍,采用砂石导滤后虽然还会有水流出,但泥土等细颗粒料不会被带走,大堤不会被继续掏空,险情就基本控制住了。

  “快!快!加快接力速度!”在管涌区抢险的民兵,泥浆已没过他们的腿肚子,但大家士气高昂。

  “身后就是家园,我们必须冲上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险情发生后,村民张晓华一直在现场参加处置,休息片刻后,立即返回抢险队伍。

  22日清晨6时许,第一道内围堰完成,第二道外围堰也基本抢修成型。

  “澧南垸土层厚度仅为3到5米,下部为砂卵石基础,属于典型的双层地基,高洪水位时,堤内外水位差较大,易形成渗流通道翻砂鼓水。”彭家金介绍,截至22日15时,抢险现场出动挖机30余台次,调运砂石料近3000立方米,基本完成压浸平台填筑,后续将加强值守巡查,确保大堤防洪安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