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以党建“红”赋能发展“热”,各级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正以政治引领者、机制创新者、实践攻坚者的角色回答这道必答题。从今天起,省直机关工委、湖南日报联合推出湖南省直机关《党组(党委)书记抓党建促改革》访谈专栏,聚焦“党建业务双融合”的核心命题,通过“书记谈责任、一线看实绩、群众评成效”的立体叙事,展现湖南以党建破题改革、以改革强基固本的鲜活实践。敬请关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晗 徐果婧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政治任务,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攻坚。
湖南零基预算改革这场攻坚战怎么打?6月上旬,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博彰。
“先定事、再定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首次将零基预算作为一项改革任务写入党的《决定》。”
陈博彰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零基预算改革,主要领导高位推动,要求改革“务期必成”。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将零基预算改革作为全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首批十二项重点改革事项之一,省政府将其定位为全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头号工程”。
我省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时,提出了“以零为基、以事定钱、以效促用”三个原则。
“以零为基”,即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根据财力状况、轻重缓急、绩效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编制预算。“以事定钱”,即将“事”作为预算安排的基础,“先定事、再定钱”,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以效促用”,即提高资金资源配置效益,力争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陈博彰介绍,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在目标任务上,主要是提升财政管理科学性,提升预算安排精准性,提升风险防控有效性,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实施范围上不搞试点,省、市、县三级全面推进,各类财政资金全面覆盖。
具体来说,可概括为“3445”。即,打破“三个基数”,全方位破除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转移支付基数;加强“四个统筹”,即加大专项资金、跨层级资金、跨部门资金和单位资金统筹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四项制度”,即资产管理、支出标准、预算评审、绩效评价制度;实施“五大攻坚”,在产业、高校、科研、信息化和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揽子改革攻坚行动,推动解决一批长期想改又改不动的顽瘴痼疾。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力度更强
目前,我省零基预算改革在破基数、强化统筹、财政科学管理、推动市县改革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省级全面清理评估现行支出政策和项目,累计清理收回非重点非刚性支出167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基数分配比重由改革前的77.3%降低至2024年底的40%,今年还将进一步降到30%以内;2025年将42项省级专项整合为33项,专项数量压减五分之一。
“我们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的目的,就是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撑。”陈博彰表示,这主要体现在统筹“发展大事”与“民生要事”上。
聚焦发展大事,我省持续加大“三个高地”建设投入,2025年省级财力安排用于“三个高地”建设的资金增长了71%。省财政厅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智赋万企”行动,推动出台促进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出台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2.0版”,高质量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若干政策措施,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在保障民生要事上,通过零基预算改革,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民生保障力度更强。
具体来看,教育方面,2025年至2027年,省财政将新增筹措137亿元支持高等院校布局和学科专业优化,确保省属高校生均拨款达到中部平均水平,120余万大学生将因此受益。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30元,分别达到每人每年99元、700元。同时,大力支持医学学科建设,培养医学人才,让老百姓享受更高水平医疗服务。社会保障方面,城市、农村低保指导标准分别提高到不低于每人每月740元、48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20元,财政民生保障更加可感可及。
零基预算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零基预算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陈博彰表示,下一步,财政系统将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迎难而上。
加力推进五大攻坚。做实做细改革攻坚方案,全面起底、分类施策、以点带面,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加强市县指导督导。按照全省“一盘棋”的思路,会同相关部门下沉市县开展改革联点指导,督促市县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改革部署,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健全改革配套制度。按照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意见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在预算评审、政府采购、绩效管理、财会监督等领域逐个破题,细化制度措施,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建设,加快完善“1+N”的制度体系。
强化改革监督评价。聚焦单位账户清理、会计基础工作、乡镇财政管理,推动财政基础管理“强基固本”。加强财审联动,将零基预算改革作为监督重点,强化改革调度,定期评估改革效果,构建“改革有目标、实施有监督、效果有评估、结果有运用”的管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