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6月1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入700多万元专项经费,与1200多所学校(含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
永州市 非遗进校园 传承薪火旺

  湖南日报6月16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刘英文 梁利)“预防溺水,人人有责……”“雨季到,蘑菇冒,食品安全要记好……”6月11日晚,永州市零陵区七里店社区,该区荷叶塘小学10多名师生表演的宣传防溺水、慎食野生蘑菇的新零陵渔鼓,得到观众纷纷点赞。该校校长蒋卫华介绍,学校开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零陵渔鼓课,同学们学习热情高,还积极开展创作,参与公益表演。

  2023年以来,永州市常态化推进江永女书习俗、祁剧等70多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校园。投入700多万元专项经费予以支持。适当增加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补助。与1200多所学校(含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定期授课。江永县多所中小学开设女子拳、女书、傩戏等非遗课程;江华瑶族自治县部分中小学把押伽、木棒球非遗代表性项目纳入体育教学;江华、蓝山、新田等县的瑶族学校,在课间操跳起了瑶族长鼓舞。

  同时,师生还走出校园展示非遗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双牌、蓝山、祁阳等县市区多所学校的师生,创作反映新时代、新风尚的瑶歌、祁剧、祁阳小调等,深入街道社区、村组表演,广受好评。

  非遗进校园,传承薪火旺。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服装专业开设瑶族服饰、瑶族织锦、瑶族刺绣等课程,学生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推出的10余个作品,多次在省级以上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奖。该校师生设计的20多种瑶族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