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5月3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酒香也要勤吆喝”,老匠人转型做主播——
青山桥皮鞋打响“突围战”

  通讯员 胡孟婷 尹义龙 潘文琦

  “3、2、1,上链接!”5月28日,湘潭县青山桥皮鞋产业园,花之王鞋业负责人杨海兵举起手机,专心致志地练习直播。

  老匠人转型做主播,杨海兵直言“酒香也要勤吆喝”。去年8月,花之王鞋业试水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日均销量破700双,一改业绩下滑颓势。

  在青山桥镇,一场没有硝烟“突围战”全面打响。像杨海兵一样的皮鞋制造商坚守匠心,走出“围城”,寻找破局,让青山桥皮鞋产业重焕生机。

  老产业遭遇大危机

  缝纫机的“哒哒”声,在青山桥镇回响了半个多世纪。“高峰时期,镇上生产的皮鞋占据湖南市场半壁江山。”一位皮鞋制造商回忆说。

  一双皮鞋闯出大名堂。2006年,青山桥镇皮鞋工业园成立,11年后获评湖南省(青山桥)皮鞋皮具特色产业园,稳坐全省皮鞋生产销售“头把交椅”。

  然而,电商时代的来临,让依赖线下渠道的青山桥皮鞋措手不及。设计陈旧、品牌缺失、销路闭塞,年轻工人外流,皮鞋制造厂商一度陷入订单减少、产能闲置的困境。

  车间里,42岁的赵小燕是少数留守的“老面孔”。2012年,她因要照顾小孩,求职屡屡碰壁,最终在家门口的鞋厂找到归宿。10多年来,看着身边的工位渐渐空置,“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很多到外地打工去了。”赵小燕说。

  用心做好每一双鞋

  用心做好每一双鞋,是青山桥制鞋人坚守的初心。

  在湖南百舌鸟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批皮员手持特制刀具,将皮革削薄至0.8毫米,误差不超过0.1毫米;针车手紧盯缝线,确保每双鞋的216针间距分毫不差。

  技术主管左妮手拿一款春季女鞋介绍:“这一款修改近20次,鞋面装饰定型推翻5次,创下单季销售3万余双的佳绩。”在一场场“头脑风暴会”中,公司捕捉流行趋势,每季度推出1至2双爆款。

  顺昌鞋业专注做鞋底。“中东偏好柔软透气的鞋底,北欧则需要抗寒防滑的材质,东南亚更注重排水防滑。”负责人杨柳说,针对各类需求,研发团队下足功夫,其中一款销往中东市场的透气鞋底,调整过12次配方,用刀割起来都费劲。

  这份执着,让顺昌鞋业年产量突破200万双,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让皮鞋产业“老树发新枝”

  2024年,青山桥皮鞋产业园生产销售各类皮鞋1200万双,实现产值过10亿元,为20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

  如何进一步打开销路?

  “发展电商,势在必行。”一次青山桥皮鞋行业协会座谈会上,青山桥镇政府与皮鞋制造商达成共识。

  青山桥镇党委书记丁鑫介绍,该镇积极筹划建设青山桥皮鞋电商直播基地,让老匠人当主角,将青山桥皮鞋制作的传统手艺传播得更广。

  直播间内,老匠人一边用砂纸打磨鞋跟,一边向直播间观众解说制鞋技艺。这一幕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恰如鞋面与鞋底的“咬合”,看似矛盾,实则共生。

  目前,青山桥镇企业正加速拥抱互联网。湘潭路宾鞋业有限公司初试直播带货,销售额达50万元;湘潭蓝集鞋业有限公司在拼多多、淘宝双线销售代工产品,日均销售200双……不少工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广,实现产销逆势增长。

  “今后3年,我们将锚定皮鞋特色产业培育,明确‘以商招商、电商驱动、品牌突围’三大战略措施,让皮鞋产业‘老树发新枝’。”丁鑫说,该镇正在申报“青山桥皮鞋”集体商标,今年还将联合企业推出“匠心皮鞋”主题营销,助力青山桥皮鞋“破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