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当AI时代的“冲浪者”

  王胤霁

  智能学习平台根据错题生成专属练习题;AI直接生成校园微电影脚本……人工智能正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学习的日常。怎样看待AI?如何正确使用AI?让自己成为AI的驾驭者而非依赖者,是当代学生必然会遇到也必须要答好的重要课题。

  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大多是单向的,而AI的运用让学习呈现出丰富图景。在线教育平台通过分析答题数据,为每位学生定制学习路径;语言类App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让外语练习突破时空限制;“AI助教”项目中,将文言文翻译的题目输入系统,不仅能立刻获得注释,还能体验模拟历史语境生成的互动问答。在Kimi、豆包、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和相关智慧教育平台的助力下,学习变得既高效又有趣。

  但技术的光环下也暗藏隐忧。当沉迷于AI一键生成作文、代码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悄然退化。去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技节上,某参赛团队使用“AutoML”平台自动生成机器人设计方案,却在现场答辩中无法回答出基础原理问题。这也警示我们:AI只是辅助思考的“外脑”,而非替代思考的“捷径”。 

  “我们会被AI取代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藏在当下的选择中。某会计师事务所引入“金蝶财务机器人”后,基础核算岗位缩减40%,但精通AI工具协同的财务分析师需求激增;部分职校新增“智能设备运维”专业,课程涵盖AI故障诊断与伦理风险评估。这些案例揭示着未来社会的生存法则——善用技术拓展能力边界,将人类独有的创造力、情感洞察力与AI的独特优势相结合,才能构筑不可替代性。

  会冲浪的人,永远期待下一波浪头。AI势不可挡,我们既要勇敢拥抱其带来的高效与创新,也要以清醒的头脑守护独立思考的火种。唯其如此,才能在与AI共舞的时代,写下属于青春的最美注脚。

  (作者系湘钢一中学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70002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湘)字第023号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