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雪平 陈若松 周 佳
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世界,特别是AI技术迅猛发展正在推动我们的教育革命。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沙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陈若松名师工作室,从AI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资源、形式、手段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一、利用教学资源数字化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学院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搭建个性化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一批优质的思政课在线课程,打破了传统学习场景的局限,让大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板、电脑或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且都能被精准记录,然后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推送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内容,构建不打烊、全天候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利用线上各种功能,实现师生线上互动和人机对话,甚至推送出个性化的思政教学资源。学院强调紧扣时代、紧扣全球化、紧扣未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把党的最新理论和思政学科前沿融入思政课教学,同时持续更新和盘活各种优质教育资源,使之数字化,让教育内容以全新的打开方式和时尚的包装形式出现。目前,长沙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陈若松名师工作室,共建《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二、借助教学形式虚拟化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
学院推行数字变革极大地促进思政课教学形式虚拟化,利用尖端的VR技术和人工智能,实施“沉浸式教学”,让学生们在“体验式”和“沉浸式”的课堂中,享受思政课学习的乐趣,甚至使用人机对话的智能问答系统,使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利用AI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情感计算技术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实时反馈,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利用在线课程,运用各种在线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利用大数据精准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行为特点等数据充分挖掘,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与思想动态,实现个性化教学策略优化。目前长沙医学院举办“名师有约·大思政共享课堂”,把这些视频资源全部放在教务处共享平台上,全校学生随时可以收看、学习。
三、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共享化使实践教学更加有效
学院针对组织大批量的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安全保障难度大等实际情况,通过以点带面,组织部分学生外出到革命纪念地、博物馆和历史文物馆参观学习,制作成视频,使之数字化,在全校各个班级利用实践教学时间进行播放,让更广大的学生身临其境接受沉浸式的学习,真正有效地让思政课“活起来”。今年4月份,组织四批优秀学生到新民学会旧址、雷锋纪念馆等地,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制作了实践教学视频,放在长沙医学院红色文化展播平台供学生学习。投入近百万元,打造红色文化展播厅,通过链接云端数字展厅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把红色实景虚拟化,提供链接分享,促进红色资源信息的开放共享,有效开展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跨越时空的障碍,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使思政课教学实践更加生动具体,真正实现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