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婷 彭秋香 刘 超
春节前夕,湘潭市中心医院传来喜讯——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获批2025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呼吸是人体四大生命体征之一。面对呼吸系统疾病和疑难杂症,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先进技术和多学科协作,为患者畅通“呼吸之路”,打开“生命之门”。
去年1月,张先生因患重症肺炎,生命垂危。入院时,他高热不退,呼吸极度困难。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蒋明彦立即为其进行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然而,张先生病情持续恶化,蒋明彦果断启动最高级别生命支持手段——ECMO。几小时后,患者血氧饱和度和血压仍迅速下降,医院紧急启动全院大会诊,并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专家面诊。
好在经过14小时紧张救治,张先生呼吸逐渐平稳,血氧饱和度回升。科室实行24小时特护,多位专家远程会诊。最终,张先生顺利撤除ECMO和呼吸机,通过呼吸治疗、气道护理等康复出院。
为提高危重患者救治能力,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开展ECMO等先进技术,为许多呼吸重症患者带去希望。湘潭市中心医院还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领衔的“中国人全生命期共病队列研究”,探索疾病共存机制,为疾病防控及健康管理提供支持。
在肺癌治疗方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年过六旬的钟爷爷是一名肺癌晚期患者,因呼吸困难入院。此时,患者右肺已出现大块肿瘤,并向左肺转移,肿瘤累及气管,随时有生命危险。
由于身体指标不达标,钟爷爷无法接受常规抗肿瘤治疗。蒋明彦立即为其在气管内植入支架,打通呼吸通道。术后,钟爷爷呼吸顺畅,表示自己又“活”过来了。
为延长生存期,医生继续对其开展呼吸内镜下肿瘤切除等微创治疗。手术中,钟爷爷因呼吸衰竭病情恶化,经过4个多小时抢救,右侧主支气管重新疏通,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
不久后,蒋明彦又在患者右边气管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支架,对肿瘤组织实施低剂量长期辐射。这些先进治疗手段,让钟爷爷一次次创造生命奇迹。该科室开展的此例“气道+血管”双介入治疗,在全省地市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肺结节治疗方面,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新开展CT引导下经皮肺结节射频消融术,用微创方式“击败”肺结节。
李先生是一名重度慢阻肺患者,体检时发现左肺结节,决定在湘潭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术中,CT显示其肺部结节被血管包绕,进针路线长且狭窄。蒋明彦带领团队精准穿刺,整个消融过程仅5分钟,成功消除结节,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湘潭市中心医院始终把学科建设置于突出地位,坚持以制度建设引领模式创新,以模式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院党委支持下,坚定走亚专科发展道路,全面提升整体救治水平。很多技术不仅市内领先、省内先进,在国内也颇具影响力。
蒋明彦表示,将以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契机,不断提升呼吸系统疾病综合诊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优质服务能力,为百姓呼吸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