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观点·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让科研牌子成为赚钱的幌子

  孔德淇

  如今,零食也流行“高学历”。“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成为一些零食“绿色健康”的卖点。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对一些据称是生产“农科院零食”的企业开展专项调查,发现很多产品涉嫌虚假宣传,根本和农科院搭不上边,甚至有不少伪劣产品混迹其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不少农科院、农业大学推出的食品火速出圈。这类食品因为有科研院所的专业“背书”,往往被认为原料更安全、口感更佳、营养价值更高。一款普通零食,甚至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一旦穿上了凭空编造的“学历马甲”,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畅销网红”。但消费者花了大价钱买到的“农科院美食”,却未必真的安全健康。此前被曝光的“九0农大蔬菜卷”,权威机构检测就发现其蛋白质和脂肪的实测含量均不符合国家标准。

  在大多数人眼中,“农科院”“某某大学”研发或推荐的食品,意味着产品原料、生产过程是标准、安全的,暗示着产品的质量是可靠、信得过的。“傍高校”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还破坏了消费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可能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结果,同时也会对科研院校的口碑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各监管部门和各大电商平台要加大监管力度,不能再让科研牌子成为欺骗的幌子。

  零食热衷于穿上“学历马甲”,也折射出高品质食品消费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消费者看中“高学历”零食,其实质是看中了“高学历”带来的健康与安全等品质。可以说,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始终是产品品质。各零食厂家与其“傍高校”“蹭学历”,不如精心耕耘产品品质,或寻求正规合作,让更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更多优质农产品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