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云
我们已经实现了从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体现。农业农村这个短板能不能补上,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效,也关系到共同富裕的成效,迫切需要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乡村发展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是全域、全员、全方位的振兴,涉及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诸多方面,对象更广、范围更宽、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是一项中长期的任务,最终目标是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系统谋划、有序推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越来越得以彰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挖掘农村内需潜力、畅通城乡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扩大内需,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农村有着广阔的增量空间。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会释放出巨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快拓展和畅通国内大循环,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内需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双轮驱动”,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还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关键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出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两个奇迹”,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保持“三农”的稳定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部分,面临很多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当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是全球现代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和实践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面临其他国家、其他时期所没有的问题和挑战。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随着实践的深化而加大研究总结力度。比如,不同类型地区的乡村振兴类型是否有差别;在城镇化大背景下,农村的人口尤其是年轻人还在继续减少,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的规模集聚效益;如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有效地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在保证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前提下,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等等。这些来自实践中的诸多疑问要求我们更加科学、准确地回答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质或内涵到底是什么,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从多维视角对我国乡村振兴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为此,三年前,湖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商量,计划联合学术同仁对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需要思考的理论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并撰写出版这套《中国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以期为更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建议。经过几个方面的努力,现在这套丛书终于付梓。
《中国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丛书》坚持问题导向、国际视野和前沿性,强化实地调查、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在中外乡村发展理论大视野下,力求对当前的乡村振兴理论进行深刻理解和阐释,致力于回应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实践的现实需要。丛书共七卷,主要的内容包括国家现代化进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功能拓展、乡村振兴与乡村人才建设、乡村振兴与民生保障、乡村组织振兴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丛书各卷编撰都由相关领域的一线专家担纲,这些专家对相关问题有充分的研究积累。
丛书尽可能针对乡村振兴需要思考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国乡村振兴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前沿观点与资料储备,也提出了需要学界和业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希望丛书的出版有利于乡村振兴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开展。
(《中国乡村振兴前沿问题研究丛书》,李小云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文为丛书总序,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