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零陵区花山岭村的“插花田”,一度没人愿意种,如今——
山窝里的田,也能种出好效益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何秀坤 程明

  收割晚稻后,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花山岭村水稻种植大户雷玉华、张志勇等,马上组织劳动力种植蔬菜。雷玉华说,稻稻菜轮作,效益好。

  今年初,菱角塘镇纪委在花山岭村督查春耕生产时,发现该村的耕地仿佛是“烫手的山芋”,没有人愿意种。

  花山岭村位于群山中,全村总面积2.5万亩,其中林地2.3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户与户之间相互间隔的“插花田”,其中一户村民的1亩多地分散在4处,最小的一块不到2分地,种田成本高。以往这个村几乎不种植双季稻,今年初有不少村民不打算种田。

  菱角塘镇纪委向区纪委监委报告了这一督查情况。

  区纪委监委实地调研后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须从根本上解决耕地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的问题,努力提升种田的效益。

  谁先来“吃螃蟹”?区、镇纪委干部和区农业农村局驻村工作队,一起动员村干部和村里的经济能人流转耕地种田。

  村干部张荣顺、盘冬林、余爱妹,村民雷玉华、张志勇、王本中、黄石海等决心尝试。

  这时,离早稻春插已经不足3个月,大家分头入户做工作,终于集中流转1200亩耕地。他们请农机服务组织集中育秧,抓紧时间翻耕土地、机插,全村1800亩水田全部插下早稻。

  统一水肥管理、无人机杀虫……集中连片耕种便于机械化生产,节省人力物力的优势很快显现。早稻机收后,尝到机械化种田好处的村民,开始变得“惜地如金”,抓紧时间插下晚稻。晚稻收割后,村民种植的蔬菜,已经有客商预订。

  种田的效益如何?张志勇算了一笔账:机插机收每亩节省开支约300元;统一管水管肥和防治病虫害,每亩减少肥料、农药和人工开支约200元;集中烘干也省心省钱。今年,每亩水稻纯收入达600元。

  对于明年的水稻生产,大家早已做好规划,绝对不让“山窝窝”里的耕地再抛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