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家璇
将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弯曲膝盖下蹲,双手托着小琦(化名)的大腿根部,往上用力一举,确定小琦用双手环住自己的脖颈“坐稳”后,再托紧她的臀部,缓缓直立起来,迈出稳稳当当的一步又一步——这是熊莎莎三年来,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多次的动作。
10月19日,在长沙录制的2023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正式播出,来自湖南衡阳县的女孩熊莎莎便是被表彰的优秀少年之一。读初一时,她主动提出做患有先天性肌无力的同学小琦的“小拐杖”,背着她从宿舍走到教室,从操场走到厕所……三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要将重心集中在身体中央。双腿间蹲得太宽或太窄,都会导致重心不稳,容易摔跤。”在完成录制从长沙返程的车上,熊莎莎详细地分享她的“省力心得”。
三座的后排车厢,熊莎莎、带队老师、记者三人刚好挤下,只留丁点儿空隙。如此近的距离,让记者看清了莎莎纤细的手腕——她这么瘦,却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同学上下学,累不累?
“累。”莎莎回答得很直率,“但一看到她的笑脸,就忘记了累。”她扭头朝记者笑了笑,夕阳透过车窗洒进来,给她的马尾镶上一层暖暖的金边。
“只要小琦需要,我就会随时出现在她身旁。”莎莎说,她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帮助小琦打好热水,洗漱、穿衣、叠被,争分夺秒地把她背到教室上课,动作娴熟,一气呵成。课间,莎莎还会带着她上厕所、跟同学一起玩猜谜语……两个人吃饭、学习、休息都形影不离。
两人就读的清潭中学位于山区,从宿舍楼到教室不到300米,却要爬3段陡坡、8段阶梯。如果实在体力不支,莎莎便会一只手拉着小琦,另一只手扶着栏杆借力,上一层楼就休息一会儿。速度虽慢,但从不言弃。
每天中午12点,下课铃声一响,熊莎莎便带着两个饭盒奔向食堂。她总是迅速地吃完饭,再迅速打好热气腾腾的饭菜给小琦送去。
看到莎莎每天这么辛苦,小琦常常会感到愧疚。“既怕耽误她上课,又怕摔倒了让她受伤。”她心想,那就干脆少喝水、少上厕所,不必要时不走动。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有天夜里下着小雨,莎莎背着小琦去上厕所。路上灯光昏暗,湿滑的青苔布满路面。莎莎脚底一滑,身子控制不住地后倒,摔在了小琦身上。
“我还没来得及哭,她反倒哇哇地边哭边找老师来帮我。”小琦回忆,在家里调养了好几天后返校上课时,发现自己课桌上贴有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10个大大小小的“对不起”,一笔一划满是莎莎的歉意与自责。
“不要忘记——你心疼的人,她也很坚强。”小琦翻开日记本,写下了她不好意思当面诉说的话。那时起,两人便约定,初中毕业后要一起考上好大学,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勇敢而乐观地生活。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莎莎对这句小琦分享的诗印象深刻。她告诉记者,希望小琦的腿能快点好起来,两人可以一起徒步漫游,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