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和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和出口国,目前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2亿辆。全国城镇居民每100次出行中,约有30次由“两轮出行”完成;全国发生在轨道站点周边的“两轮出行”占其出行总量20%以上。有数据显示,全国每日因“两轮出行”而减少碳排放约1万吨;按照百公里油耗8升计算,相当于节省约660万升汽油。
机动车普及之前,北京、上海等各大中小城市大街上是自行车唱主角。机动车的快速普及,“两轮出行”逐渐“让位”机动车。出行方式的迭代升级,是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具象化标志。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同时显现,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增长,致使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现象严重;有的地方机动车道越修越宽,非机动车道却越来越窄,但机动车道还是不够用,不得不采取车牌摇号和相关限行政策。
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推动市民绿色出行,减少车辆拥堵,西安、广州等地都出台了保障非机动车路权的措施,“骑行一族”又多起来了。但对非机动车路权的保障,各个地方还不平衡。有一些城市的自行车道经常被行人和乱停乱放的机动车占用;还有的地方骑行标识模糊不清,骑行者被迫在车流、人海中绕来绕去,既不安全,也耽误时间。
改善城市交通的关键是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重点之一是保障非机动车的路权。现在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超2亿辆,非机动车路权管理也要相应跟上。比如,针对机非混行路段,采用增设绿化隔离、施划地面标线等形式设置独立非机动车道,保障自行车独立路权;对抢占自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以及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强化治理,依法处罚。
进一步说,保障非机动车路权,还有利于绿色环保生活,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期望更多的城市进一步保障非机动车路权,更好提升市民出行体验。